人民网>>观点

爷爷杀孙子是“戾祸”血证

奚旭初

2013年08月23日14:1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浦东6岁男孩被人发现满身是伤且不幸身亡。随着警方深入调查,这起发生在前天的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已经告破,行凶者居然是孩子的爷爷。据悉,导致祖孙俩人阴阳相隔的原因可能只是一些琐事。(8月23日 东方网 )

爷爷狠下毒手,孙子惨遭杀害,这样的惊天之祸,缘起竟只是一些琐事。是什么琐事,局外人不得而知,但明摆着的道理是,休说琐事,就是再大的事情,也不能成为杀人夺命的理由。然而这个法治社会的起码常识,竟会被浦东这个老人弃之脑后,这也再次反映出暴戾之气的祸害和可怕。浦东这个血案,以爷爷杀害孙子这种看似匪夷所思的极端个例敲了警钟:戾气当道,纵然血缘亲情,也难幸免于难。

这几年,戾气逞凶,屡见不鲜。年轻人有戾气,老年人也有戾气,男人有戾气,女人也有戾气。斗殴打架成了家常便饭,本是鸡毛蒜皮,却要大打出手。有些斗殴事件,甚至分不清谁是谁非,干脆就是一言不合即动手。而且不仅是拳脚相加,更有动刀动枪。话不投机就“以拳头说话”乃至“以刀子说话”成了“下意识”,习惯成了自然,于是碰到问题,只要不合自己心思,就要“武力解决”。刀枪乱舞的斗殴,往往不死即伤,而不死其实只是侥幸。

不能骂人,不能打人,本是从幼儿园就立下的“规矩”,是为人处世行为规范中的启蒙课,而现在“A、B、C”竟也稀缺,施暴变成一些人的处世方式,戾气成了流行风。一些人讲到以强凌弱,横行霸道,不仅没有半点惭色,反而一脸得意。更可怕的是,当事人以暴戾为炫耀,将施暴当成了表演暴力并自我欣赏,从弱者的痛苦中享受施暴所带来的快感,从暴戾中获得畸形的宣泄。这种情形,既令人扼腕,更发人深省。

戾气横行的后面,是底线的失守。底线为什么失守,除了自身因素,外部环境亦是重要原因。近年来“次道德”之说颇有市场,本不该容忍的丑事劣行,贴上“次道德”标签就成了“情有可原”,而在一次次“情有可原”中,“次道德”则每况愈“次”,所谓底线则“下不保底”。而尤须警惕的是,还有为戾气寻找“理由”的声音,或归咎为“社会不公”,或归咎为“生活压力”,总之是“暴戾有理论”。这样说法不但是给戾气壮胆,还会搞乱人们思想,甚至因此酿出更多戾气,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刹暴戾之气,须双管齐下,一是法律应当让施暴者付出沉重的违法成本,二是舆论场必须让暴戾之气成为过街老鼠。

分享到:
(责编:齐贺、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