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张西流:新“24孝”是对孝文化的一种“绑架”

2013年08月21日08:20    来源:齐鲁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张西流:新“24孝”是对孝文化的一种“绑架”

  作者:张西流

  近日,济南市中区舜耕街道办事处在各社区墙体以漫画的形式画出了新版“24孝”图。国家相关部门于8月13日联合发布了新版“24孝”行为标准。与传统的“24孝”相比,新“24孝”更简洁易懂,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8月20日济南日报)

  首先必须承认,制定新“24孝”行为标准,释放出了传承和创新孝文化的善意。问题是,《二十四孝》仅是历代二十四个孝子向父母行孝的动人故事,而不是二十四个“行为标准”,后人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辈行孝的方式,但不必也不可能去“复制”这二十四个行孝的历史故事。可见,有关部门制定新“24孝”行为标准,是对《二十四孝》的一种误读。

  事实上,行孝的方式有千万种,何止这新“24孝”?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朴素和喜欢的方式,去向父母行孝,岂能受“标准”的束缚?比如,北大校长周其凤向母亲下跪拜寿,专门为母亲写歌,并请歌坛一姐宋祖英演唱,显然是一种行孝的方式,但却不在“标准”之列,难道不在“标准”之列,我们就可以否定他在行孝吗?退一步讲,即便是承认周其凤这是一种行孝方式,甚至可以入选新“24孝”,但他这种近乎奢侈的行孝方式,又有几个人有能力去效仿呢?可见,新“24孝”行为标准,反而禁锢了人的孝心,使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之路越走越窄。

  特别是,新“24孝”行为标准,或许会成为现代人身心不可承受之重。这是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年轻人面临着诸多压力,疲惫的身心,很难再扛起这新“24孝”行为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子女勤奋工作,自食其力,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就是一种最好的行孝方式。然而,仅仅为了践行这种最简单的行孝方式,许多子女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在外地打拚,让年老体弱的父母在老家“空巢”。年轻人可以做到“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甚至可以做到“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但对于“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等行孝“标准”,一些子女实在是难以做到,难道因此就可以指责他们不孝吗?

  可见,制定新“24孝”行为标准,从理论上造就了更多的“不孝之子”,人为地损害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甚至会放大家庭痛感。因此,人的孝心,可以用法律和制度去规范和激励,也可以用行孝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人物去教化、示范和引领,而不能用所谓的行为标准去绑架人的行为。每一种行孝方式都值得尊重和倡导,那么,就让人们选择自己最喜欢又力所能及的方式,去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孝文化吧。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