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等五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不得用财政资金举办奢华文艺晚会和高价捧明星的指示,连日来在全国已取得重大反响和成效,这对整“四风”、杜绝浪费意义很大。但是,另一种文娱演出的奢华之风却至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这就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舞台剧奢华之风。
舞台剧奢华之风,就是指一些所谓的大制作舞台剧,包括歌剧、音乐剧、大制作戏曲剧目等,这些舞台剧目动辄使用上百人大乐队、上百人或数百人的伴舞伴唱人员,布景道具追求豪华逼真效果,尤其是舞美的投入,更是不惜工本,一味地让情景“生活化”,所有场景都精美制作,因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舞台剧奢华之风的结果,是剧目创作的成本大幅上升,现在,一台戏曲剧目的投入,数十万元、上百万元成为常态,有的地方排一台戏,投入达数百万元,甚至超过上千万元。这些大制作舞台剧,无一例外都是豪华伴舞伴唱、豪华舞台美术(含设计者、布景的制作、材料费等)。这样的巨额投资,许多剧院、团根本承受不了,于是便常由政府文化部门财政拨款或动用其他基金投入。
其实戏剧界人士对此也不乏怨言,一是因为大制作之风刮起后,舞美、大乐队、伴舞伴唱的演出开支过大,排新戏已成为严重负担,许多剧院、团根本找不到巨资投入新戏的创作。二是由于大制作,剧目创作成本上升,这就转嫁到票务上,票价定得奇高,一张戏曲大制作剧目票价上千元,弄得普通工薪阶层根本看不起戏,因此,有的大制作戏,投资数百万元,演出仅二三场,浪费惊人。三是凡大制作的舞台剧剧目,因舞美太奢华,只能在大城市的中心大剧场装置演出,无法到一般的剧场或外出巡演,对剧目的普及亦不利。四是由于搞“大制作”,往往让巨大的伴舞伴唱阵容和豪华的舞台美术挤压了剧中真正主配角演员的表演,使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艺术擅长。五是一些大制作的剧目,本身不注意剧情、思想和艺术探索上打磨,而是一味以舞美、伴唱伴舞来掩盖其思想性的苍白、艺术上的平庸,这类做法常被有识之士讽为“戏不够、舞来凑”,或以豪华布景灯光“一俊遮百丑”。这些年,许多大制作的剧目不仅未在戏剧界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常沦为笑柄。
舞台剧大制作之风劲刮,其原因很复杂,主要是脱离国情、观众,盲目向外国音乐剧跟风;其次是某些地方文化官员想搞政绩,出轰动影响,以一台戏“一鸣惊人”;再一个是许多导演、舞美设计人员过分热衷,因为投入多,他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传说某地搞了一台几千万元的大制作戏曲音乐剧,导演及舞美就拿了几百万元的报酬,所以便有许多人对舞台剧的大制作乐此不疲。
其实真正好的舞台剧,舞美、服饰等投入并不需要很多,不需要搞大制作,最重要的是在剧本思想的打磨、演员表演的创新上多下功夫,前些年,著名京剧艺术家尚长荣主演《廉吏于成龙》,初排时投资很少,连服装都使用旧的,但戏上演后却引起轰动和震撼,连获国家级戏剧大奖,还拍了电影。这说明,舞台剧、尤其是戏曲剧目,根本不需要大制作,奢华的大制作只会妨碍戏曲的健康发展,此风亦应当借中央五部门通知之东风狠剎,未知戏剧界人士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