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从今年12月起,四、六级英语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将有变动,尤其是题型有较大调整。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追捧有其合情合理之处。但是,这些年来不仅在教育部门,而且在社会其他领域(比如就业),分明形成了一种对英语的仰视,却值得思考。
如今,英语四、六级水平测验,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不仅是考生个人的成绩,更是评价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单位评职称要与英语考试挂钩,甚至于有小区招保安也要英语过级证书。如此等等。一道外语关,将多少优秀人才拒之门外。上述种种硬性规定,已严重扭曲了外语考试应有本质,也误读了技能培训的初衷。
盲目的“英语崇拜”,不但增加了我国公民精神和物质的负担,而且使我们的汉语受到冷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有数据显示,在校中学生,初中即将毕业,能用汉语准确地表情达意的不到一半人。学习英语当然可以,但决不能盲目迷信以为英语万能。比如说,日本历来善学外国之长,但人家从来没像我们这样把英语抬高到如此地位,会说英语的日本人并不太多。
所以,破除国人对英语的仰视十分必要,首先要从高校四、六级英语考试开始,不妨考虑彻底改革;或增加雅思、托福等考试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其次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的意识转变和机制完善,让英语回归工具本性,使社会也更公平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