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观点专题>>打击网络谣言,共守“七条底线”>>各方评论

人民网:呼唤正能量,严惩刻意突破“七条底线”的人

黄传祥

2013年08月16日10:2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日前,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提出网络空间的“七条底线”,成为了与会者的共识。这“七条底线”分别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

网络空间的乱生像伴产生已久,随着微博的产生而走到了极端。很多大V的粉丝超过千万,一呼百应。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与之相伴的是信息质量的打折。大V咳嗽一声,他的“小伙伴们”可能集体感冒。大V要是哪天心情不好,对看不顺眼的事物吐槽一句,那么这句话就会成为该事物在粉丝心中的标签。一些粉丝极少的微博主在微博上发条信息,只要经过大v转发,立即会众人关注的对象甚至会称为焦点话题,那怕是句谣言。

微博兴起后,大V为社会公益活动作出了很大贡献。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微博一姐姚晨当即在她微博上发布消息说,该微博每转发一次,她就为汶川地震捐一元钱。这种做法不仅是为汶川捐款,还无形中号召粉丝关注汶川,更重要的是调动了粉丝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正面示范作用。公众呼唤更多这种为社会积累正能量的网络行为,也支持、乐见这种大V的善。

当然,一面硬币总有两面。也有大V借助微博兴风作浪。他们借助自己粉丝众多的优势,毫无下限借机炒作。他们散布谣言,无根据地攻击党和国家,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干扰正常司法,阻碍正常行政行为,煽动民众对抗政府,等等。如,有大V把在机场引爆自制土炸弹的人誉为英雄。要知道,在全世界任何国家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都是重罪。而一些大V的行为就是这样匪夷所思,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

这“七条底线”的提出,体现了互联网在喧嚣之后对理性和常识的追求与回归。如何守住这“七条底线”更为关键。突破“七条底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刻意而为之,一种是无意而为之。前一种人是少数,后一种人是绝大多数。

无意而突破“七条底线”,与网友的媒介素养有关。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

网友的媒介素养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正确地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制作和传播信息,对大V传播的信息产生免疫效应,不被大V等意见领袖牵着鼻子走,跟着他们无意识地屡屡突破“七条底线”。这样,大V们的不良影响才会降到最低。

健全信息发布机制。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要想远离谣言,公共机构必须要保持最大限度的透明性,关于重要事件的信息需要向社会讲清楚。然而在当今传播环境下,公共机构真实全面地发布信息是保持公开透明的最低要求,快速发布信息更至关重要。真相还在穿鞋流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公共机构对重大信息的发布一定要及时快捷,把握好“黄金时间”。鉴于网络舆论领袖的巨大影响力,公共机构还应“点对点”传播,主动与相关的网络意见领袖沟通,主动“爆料”,敞开胸怀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对于刻意突破“七条底线”的网友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七条底线”不能仅仅作为共识存在,应上升到规章制度层面,让刻意突破“七条底线”的网民、大V们受到严厉的惩戒。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