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万人逃票的现实迫使上海于近日启动了新一轮地铁逃票整治行动:违规者信息将被记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可能导致其今后在贷款申请、求职等方面遇阻。目前,已有至少160条涉事者信息被记录在案。(8月15日《南方都市报》)
逃票行为事关个人素质和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处罚机制(或者处罚力度很小),很多人会宁愿不要素质和形象。对于抱着侥幸态度偶尔逃票者,发现后批评教育基本上可以使其彻底摆脱这种贪图小便宜的行为;至于那些习惯性逃票的“老手”,恐怕不拿出点“颜色”给其瞧瞧,很难令其改邪归正。
防止逃票的方法无非有两个:人防和技防。人防就是地铁方面加大巡查力度,当然,这项投入非常大,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员工工资支出可能远大于抓到逃票者的补票、罚款等收入。技防就是利用科技手段,让逃票者无漏洞可钻。不过更新所有车站的闸机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无论是人防还是技防,一旦实施成本远高于追回的逃票金额,这对于亏本运营的上海地铁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逃票人数尽管很多,地铁方面虽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逃票的检查,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说到底,只有提高逃票者的违规成本,才能彻底遏制逃票行为。有人质疑上海这样的处罚过重。站在逃票者的角度讲,这样的质疑当然是合情合理。不过,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看,这样的处罚一点也不重,欠债还钱,买票乘车,天经地义,任何人都不能拿任何借口为自己狡辩、卸责。既然有些人不拿自己的信用当回事,就应该让其为不负责行为付出代价。没有诚信,就应该受到监督和制约,这是毫无疑问的。不止是地铁逃票,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各种失信行为,都是对社会诚信的严重透支。对失信行为就要出狠招,必须让失信者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乃至无处生存。否则,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希望上海地铁推行的“最严逃票整治”能够让逃票者(包括曾经逃票、正在逃票或打算逃票者)敬畏诚信,真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