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为移民还原“历史的长度”

王聃

2013年08月15日09:35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为移民还原“历史的长度”

日前,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于幼军表示,南水北调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它最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物质遗产,肯定也是一个精神的遗产。“我们准备搞一个移民纪念碑,为移民立碑,全部移民的名单刻在花岗石上。”

为南水北调中的移民树碑立传,类似的想法当然并非于幼军第一次提出,在此之前早有众多提议者。但在我看来,真正促人动容的,还是于幼军对立碑理由的阐述,“为移民立碑,全部移民的名单刻在花岗石上,就像越战后,美国把所有越战阵亡的士兵名字都留下来一样。”——将南水北调中的移民当作“奉献者”来对待,即便为其立碑的想法暂时不能付诸现实,它也在传递出一种指向集体的温情与敬意,是对历史真相和长度的还原。

论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你会想起什么?是它巨大的调水规模,是它建成后堪称历史性的水资源补充与系列意义,抑或是高配置、强力度的工程推进?倘若从南水北调中的移民视角出发,你一定会有着另外的观感。翻开报告文学《南水北调大移民——河南卷》,其开篇就是“祖,宗之血脉;国,民之根本,故而长天当歌”的悲情吟唱。从人类迁徙的意义上来说,每次具体的迁徙,当然都不会如美国西部大开发一样艰难。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只是一个方面,需要重新开始与设计的人生才是更大的失去。它是客观的历史。

为移民立碑,正是某种意义上对“有长度历史”的还原。我当然并不是说,南水北调中的移民就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已做出巨大的努力,他们在迁徙之中已承担了相对小的成本。但政策性的关怀依旧不足以完全彰显出这个群体的伟大奉献,也依旧不能用一连串的数字来形容与记录他们。而将所有移民者的名字镌刻于纪念碑上,正是以这个民族专属的尊贵方式在铭记下每个移民者的奉献。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