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民晚报:查查只花不拿的腐败账

秦 丹

2013年08月14日15:34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查查只花不拿的腐败账

就像电视剧里的老管家陪着败家的阔少,一个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向媒体记者诉苦:“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

再富裕的家,也禁不起如此折腾。我们不是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是,谁来执行?谁来监管?在电视剧里,我们还常能看到苦口婆心的老管家对着败家的阔少絮絮叨叨,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有些领导干部花钱一支笔,下面的人哪个敢管?哪个肯问?于是,就出现了一人开票多人消费,一人当官全家沾光的情况,更有甚者,连领导的司机、秘书也都捎朋带友,集体消费,俨然一人乐不如齐乐乐了。

有不少干部心存这样的想法:只花不拿,纪律不查,他们的享乐思想、奢靡之风甚至为他们“只花不拿”助力。“不落腰包的腐败”像“无底洞”般侵占、挥霍着公共财政的资金。这样的特权消费行为,往往在群众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严重地损害党的形象,损伤政府的公信力。这种腐败行为其实更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对各种“特权开支”现象,怎可不查不管?

有法律专家指出,过度的特权消费已经涉嫌职务犯罪。事实上,只花不拿,纪律已经不可能不查了。中央早就明确提出了“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但凡公款与私利沾边,就不可能再撇清干系。

职务消费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必要的消费,第二是过度消费,第三是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过度消费包括豪华办公楼、豪车、高档酒、公款高消费等。假公济私的消费包括开发票个人旅游、消费、买房、装修等。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正常的工作开销无可厚非。不能因为有少数的领导干部搞职务腐败,就认为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在搞特权消费。要鼓励和支持一些肯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领导干部积极开展工作,这当然就会涉及到消费行为。要让正常的职务消费光明正大,得到尊重,就要让那些借职务特权消费的行为难以抬头,难以操作。

这就要把各项职务消费行为放在阳光下暴晒,不仅要晒账本,接受群众监督,还要主动查,查出问题就要依法依规惩处,真正把乱花钱的“权力之手”关进笼子。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