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中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其中一个是巴马瑶族自治县,它是世界第五大长寿乡,每10万人中拥有30.98位百岁老人。于是,许多肿瘤患者,朝圣般地集聚于巴马盘阳河畔的一些村庄长住下来,还有一些来此养生的人也相继拥入,他们每天排队打泉水,赶集般在溶洞口吸氧。相伴而生的,是拔地而起的几十栋养生公寓与各类商业经营模式。
庄子眼中在“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快速转换轮回中的生命,寻常人还是希望能达到一定“量”的标准的。“百岁之命”达不到,七十八十总要有的。即便是身患绝症者,能到长寿之乡喝喝干净的泉水,吸吸含有巨量负氧离子的空气,过过简单朴素的生活,对保养身体、医治疾患多少总有些裨益,说不定还真能多活几年。但凡事得有个度,一是泉水不该膜拜为“神水”,二是数万人无序拥入,“圣地”也会成为脏乱差的市井。
在生与死两点之间投下的抛物线,是由种种欲望构成的,所谓“食欲劳身,性欲烦心,物欲伤身”,那些到巴马养生的人,到这世外桃源,想必是来安顿因汲汲于名利而烦劳的身心,是想让原本分裂、冲突的身心在山水中回归和谐的。但汲汲于养生至于堕入迷妄的境地,同样是身与心不和谐的表现。比如有人出于对山泉水的迷信,不惜支付高额运费,从巴马空运回整整一吨山泉水。又比如一些人整出的“巴马疗法”:有人戴着手套,光着脚,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认为爬行中让内脏悬空;有人找一棵倒下的树,每天练走独木桥,相信意念的集中可驱除病魔;有一位丈夫为劝说罹患卵巢癌的妻子喝尿治疗,不惜自己当场尝试。这些做法无一不凸显“生之欲”的强烈,但迷信某地山水、迷信某个疗法与迷信某个大师,有时是一样的。
而公众更担忧的,是商业开发对巴马的破坏。公寓林立,泥地变成水泥地。原本免费的百魔洞也被外资承包了,进洞单次收费70元。有当地网友说,洗发水都把当地的饮用水污染了。当地政府把“绿水青山”当成“金山银山”来开发,在带来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必然伤害了“绿水青山”。人要养生,山水也要养生,若是巴马破坏了,再去破坏另一个长寿之乡,直至再也找不到一个“世外桃源”,那就太可怕了。
把“绿水青山”当成“金山银山”来开发,在带来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必然伤害了“绿水青山”。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