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海外版望海楼:“南海行为准则”为何急不得

苏晓晖

2013年08月09日08: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8月5日,正在越南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询就制定“南海行为准则”阐述中方看法,提出了“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四点主张。王毅做出表态的背景是,个别国家对形势存在误判,试图将“南海行为准则”用作解决与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的“特效药”和“速效药”。这种错误行为已干扰到制定准则的正常进程,影响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菲律宾已经成为争夺南海主权的“急先锋”。菲不但在南海频繁挑衅,有目的地加强其军事存在,还一再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菲极力推动制定准则,把本国私利贴上“东盟意志”的标签,以实现其借助准则来压制中国的目的。

  菲律宾的种种行为明显违背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初衷。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中提出,“准则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并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该目标而努力”。从根本目标和宗旨来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应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为地区组织,东盟也多次强调在南海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争议应由声索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因此,“南海行为准则”并不是为了解决具体争议而制定,不应歪曲制定准则的初衷,使其成为某些国家挑战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利器”。

  对待“南海行为准则”,个别国家动机不纯,还有一些国家将准则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速效药”,一味催促达成准则。7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文莱重申,南海航行自由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希望看到“南海行为准则”尽快签署。

  催促的各方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就行为准则进行磋商,必须以良好的互信为基础。而从目前看,对话的氛围并不乐观。

  首先,中国与东盟各国同意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探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而事实证明,宣言尚未得以有效落实。菲律宾无视宣言中关于“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的要求,执意推动对涉及南海岛屿主权的国际仲裁。近期,菲方索性撕掉面具,单方面关闭谈判磋商的大门。其次,个别国家未能与中国相向而行。近年来,中国充分尊重东盟国家推动谈判行为准则的意愿,对制定准则持积极、开放态度,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善意,包括将推动行为准则的磋商谈判。但个别国家并没有珍视中国的善意,反而加快挑衅步伐。在此背景下,制定准则面临严峻挑战。

  更严重的是,如果各方不能遵守规则,即使达成了行为准则,也无法真正和长期维持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南海仍将是“问题之海、争议之海”。因此,各方需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南海问题和“南海行为准则”,为直接当事方最终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争端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