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尤其可喜的是,“进”的一面步伐加快,亮点增多,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是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起伏的经济指标,也存在一些担忧的声音。因此,客观辩证地看待各项经济指标的起落调整,认清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困难不少。国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外需不振、出口增速下滑;国内经济处在转型关键期,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内需不足、财政增收减缓、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客观辩证,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局,看长远,看趋势,看变化。肯定成绩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问题;正视困难的同时,决不能丧失信心。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但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长7.6%,不仅高于7.5%的年初预期目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也位居前列。更为关键的是,增速背后的“含金量”在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创近年新高、物价涨幅低于预期目标,结构调整更是迈出了可喜步伐,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
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可以转化为巨大动力。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能的逐步释放,旅游、教育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成长,人力资本条件的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都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单纯靠增投资、扩产能、拼资源的老路已经走不下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的有利时机,下力气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这一思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接受,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明显增强。
趋势明,预期稳,信心增。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有为,创新求进,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