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有操办喜事的习惯,亲友宾客凑个份子、送点礼物,每家每户都遇到过。有些公职人员就看准了这一“风俗”,巧立名目,铺张浪费,群众意见很大。
针对这种风气,上周,湖南省纪委在网上公布了《关于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准送礼、不准收礼,引起热议。
这道“禁礼令”,让不少收到请柬的人松了口气。但是,很快就有声音出来“打抱不平”了。有人说,做寿、生子是人生大事,这都不准办酒,是利用公权干涉私权。
湖南方面没有不准办酒,只是制定了标准。对此,相关负责人答复道:你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应当遵守党纪政纪国法,你接受不了,可以退党,可以辞去公职。态度很干脆,意思很明确,公务员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
纪委要求的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约束他们的行为,反驳的声音却是把他们当成“普通人”看,争取的是普通人的权利,要的是对普通人的宽容与体恤。
公职人员当然也是普通人,也有基本的正当权利,但仅仅是个普通人吗?值得玩味的是,有些公职人员,有时坚持“官民有别”,有时又说自己只是普通人,对自身的定位,要视情况而变。
谈到个人待遇,肯定是高规格,毕竟是公职人员,就是和普通职工不一样。6小时工作那是必要福利,合情又合理;上班空调房里坐,下班回到家也是样样待遇都到位。享受起来,哪会去向普通群众看齐。
要是工作出了岔子,说错了话,却转眼就成了“凡人”。人哪有那么完美的,专业还不精,疏忽大意在所难免,已经认错了,就不要再苛责了吧。至于财产公开和生活纪律,既不讲人情,又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和权利,公务员也是人,这些要求不公平。
其实,群众没把公职人员当圣人,也没不当人。有些公职人员也不是拎不清,只是看哪个身份对自己有利,就“灵活”运用。不管公职人员自己怎么想怎么说,到底该怎么定位他们的身份、怎么要求他们,老百姓心里都清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