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科技杂谈:张益唐神话告诉我们什么

柏木钉

2013年07月26日08:2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没有完美的环境和绝对的公平。在呼吁改善环境的同时,更应反求诸己,静下心来,在自己喜欢的科学领域中潜心耕耘

  

  年近60的张益唐,现为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讲师。30多年前,受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事迹的激励,他投身数学研究;30多年之后,他在另一个著名的世界性数学难题——“孪生素数猜想”问题上获得破冰性进展,从而声名鹊起,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尊重。

  素数,指的是那些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如3、5、7、11、19等;孪生素数,是指差为2的素数对,即同为素数的p和p+2。早在几百年前,孪生素数猜想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应有无穷多个素数p,使得p与p+2同为素数。但直到今年5月,张益唐在著名刊物《数学年刊》上发表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一文,才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其中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不超过7000万。

  这一成果之所以引发巨大轰动,除了其在学术上的非凡贡献,更由于张益唐非凡的个人经历:才华横溢的他在获得北大数学硕士后,于1985年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但由于多种原因,他的博士论文没有发表,毕业时导师也没为他写推荐信,以至于没能找到像样的工作。张益唐一边靠在快餐店洗盘子、送外卖等养家糊口,一边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直到六七年之后,他才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谋到了助教的职位。其间,在没有研究经费的情况下,张益唐潜心钻研14年,终于演绎出数学史上的又一个神话。

  据报载,张益唐的故事经香港浸会大学汤介教授介绍后,立即在国内科学界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在科学网上留言,表达自己的钦敬之情——

  发自内心地佩服这样的科学家。甘于寂寞,不追热点,怀有恒定的信念。

  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使然,释然!

  同时,也有一些网友搬出了“环境论”。诸如:“这种事可是发生在美国,如果张益唐是在大陆呢?”更有网友断言:“如今的中国环境,不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无疑还不是产生传奇的土壤”;“如果在国内工作,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固然,与美国相比,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还有一定差距,比如项目评审中的拉关系、成果评价中的重量轻质、备受诟病的学风浮躁,等等。但是,如果就此得出类似“如果在国内工作,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成就”的结论,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式突破。他当年的遭际之艰、条件之差,与今天在美国的张益唐相比,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平心而论,中国今天的科研条件与生活条件,与30多年前相比,已经提高了很多。在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方面,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好。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中国难以产生“陈景润”?网友“ilovescience2”的留言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浮躁的社会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往往连自己的内心也无法洞悉,或者洞悉了没有勇气不随波逐流,没有气节乐于平淡和甘于清贫。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没有完美的环境和绝对的公平。在呼吁改善环境的同时,更应反求诸己,静下心来,在自己喜欢的科学领域中潜心耕耘。

  正如网友所言:“每个时代,总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默默地做有意义的事情”;“相信,在中华大地上有如张益唐一样的传奇!耐心地去发现他们!”

  听听张益唐先生的自白,可能会给中国科技界同行更多借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6日 20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