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红网:有多少监督形同虚设,就有多少公款旅游

叶建明

2013年07月18日10:27    来源:红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教科院院长带老婆公款出国旅游上赌船,10天行程仅10小时用于公务。”近日,有网友曝光一张2011年12月3日-12日的航班信息及行程单,称教科院院长袁振国等人赴阿根廷、巴西考察,10天的考察期内,除10小时公务活动外,其余均为游览行程,考察团中还有袁振国的妻子窦某。(7月17日《新京报》)

公款旅游从来不会说自己是去公款旅游,而都是借所谓“考察”的名义进行的。教科院院长袁振国带团10天考察,仅10小时公务活动,这算哪门子的考察?花国家的钱,借“考察”的名义游山玩水才是其根本目的。

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逐利动物,而这种逐利的本性,在不上人身上又会演变成揩利揩油的行为:揩别人的油、揩单位公司的油、揩国家的油……当个人道德自律靠不住的时候,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监督无疑是防止揩利揩油行为的不二法门。

很可惜,在“教科院院长携妻公款出国旅游”的事件上,有关制度与监督完全形同虚设。试问,既然袁振国是带团出国公务“考察”,又怎么能携带不在同一单位的妻子呢?有关制度何在?有关监督何在?还有,这次7人考察团的航班信息及行程安排,事前在单位都有详细的行程单,难道有关部门在审批时就看不出“10天考察仅10小时公务活动”是在公款旅游?

事实上,很多借“考察”名义进行的公款旅游,有关部门并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协助纵容。倘若我们的有关部门,有关监督部门认真履行责职,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好关,监督好,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有多大的权力,只要存在公款旅游的嫌疑,就一律“枪毙”,不予审批,又何来公款旅游的泛滥?

这次“院长携妻公款旅游”事件过了这么久才被发现,其爆光竟还是得益于网友捡到行程单,这对有关部门来说,不啻于是种耻辱。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个偶然因素,袁振国的“考察”将是一趟顺利的游玩之旅。而这又无不再次证明,在“三公腐败”的预防制度和监督查处上,是多么地欠缺。据说,事件爆光后,院党委会将情况反映给院里负责党员行政监察的领导,最后能不能给予严肃查处严厉处分,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