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解放日报:谁更需要“夏令时”

徐敏

2013年07月17日10:02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一条“武汉部分公务员工作时间调整至6小时”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因为天气热,武汉某区调整政府机关的工作时间,下午上班工作时间由 14:30—17:30调至 15:00—17:30,这就意味着公务员工作时间减少到6个小时。这一消息引来许多感慨:公务员上班可以“孵”空调,还嫌天太热,要缩短上班时间,这让那些在高温下工作且坚持8小时上班时间的劳动者作何感想?炎炎夏日,一个部门或单位根据特殊的天气情况来调整上班时间,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公务员6小时工作”为何引起这么多的反感?谁更需要“夏令时”?

  坊间对“公务员6小时工作”的反感,来自于鲜明的反差。公务员上下班,虽然也会感受烈日下的汗流浃背,但比起其他许多行业、许多岗位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应该算是比较优越的。建筑工人、交警、环卫工人、快递员、修理工、搬场工……在酷暑天,许多劳动者为确保城市的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坚守岗位,忍受骄阳炙烤,有的不仅没有减少8小时工作时间,还要根据需要加班加点。两相对比,公务员如果还嫌 “太热”,是不是显得太娇气了?再说,各个行业的工作时间都有规定和标准,因所谓的“太辛苦”缩时,是否太随意了?

  反感,还来自于此项夏令工作时间背后的思维方式。减少上班时间,是站在“关怀”公务员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可相关部门是否考虑过百姓的需求和感受?不少百姓为了咨询一件事情、办一个手续,通常利用中午时间到政府部门办事,而这些部门如果延迟“开门”,肯定会给百姓办事造成不便。公务员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理应把为民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尽心尽责为民办事,想方设法为民解忧。相关部门如果把为民服务搁在一边,给公务员过多的“关怀”和“保护”,那就有可能演变成一种特权。

  谁更需要“夏令时”?可以看看一些部门和机构的做法。例如,有的医院为缓解夏季就医高峰,方便市民避开酷暑就医,开设夜门诊,为此医院不得不努力挖潜,调配资源,确保医务人员到位。又如,为了满足市民和游客晚间游园纳凉的需求,上海有关部门决定今夏开放60座“夜公园”。夜公园并非一开了之,涉及到治安管理、秩序维护、噪声防治等问题,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夜间巡逻和管理。不同的“夏令时”,折射出不同的执政思维和管理思维。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务员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窗口服务人员,在进行制度设计和调整时,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都应把普通百姓、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只是考虑自身的方便和利益。

分享到:
(责编:张丹丹(实习)、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