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广州日报:贪官为何对腐败“一叶障目”?

社论

2013年07月15日09:1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很多时候,贪腐起于一念,只有以制度高压线来营造良性的官场示范效应、集体意识、制度暗示,方能让很多原本立志“做个好官”的官员慎终如慎始,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近日《检察日报》报道了河南交通厅原厅长董永安的忏悔录,他是同一岗位的第四位连续落马者。综观四任厅长“前腐后继”的落马史,很多细节的共同之处发人深省。而其中董的前任张昆桐在狱中的忏悔尤有代表性:“金钱和私欲的诱惑使我陷入泥潭,我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视为主流,认为大都如此,我又何必独善其身?”

贪官在落马前,其思维路径和取向果然异乎常人,他们为何对贪腐现象“一叶障目”?个中共性,值得深挖。

“视腐败为主流”,是因为少数人深陷官场小圈子,却疏远了老百姓这个“大圈子”。工作则从会场到会场,生活则与老板“勾肩搭背”,忽略了我们党一贯视为法宝的调查研究,做官的方法论上存在问题,难免与群众渐行渐远。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一到晚上,就很想过那种‘夜生活’”。如此畸形灰暗的社交圈子,眼前耳畔充满“负能量”,如此不接地气、不懂民情、不谙民意,自然犹如身处广寒宫,又怎能不对官场气候、社会风气作出加倍阴暗的判断,进而加倍地脱离群众?

“视腐败为主流”,更是因为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面对手中缺乏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心旌摇荡意乱情迷。绝大多数落马官员,都呈现出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迷失,面对太平盛世、经济繁荣,他们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忘到九霄云外,要么缺乏与贪腐之风针锋相对、甚至仅仅是拒绝同流合污的勇气,要么主动“湿鞋”,用手中权力大肆寻租。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领导干部带头树立的坏榜样,带坏了风气,又在更大的“圈子”内扩散了“把腐败当主流”的错觉,遗祸无穷。

风气熏陶人,而制度塑造人。从根本的层面看,这么多年中央经常讲、反复提“两个务必”,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何腐败懈怠等 “四风”和“四种危险”仍触目惊心?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访西柏坡时强调,主观上说,主要原因是一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客观上说,主要原因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在有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在一些方面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

疗治之途,亦应在这两个方面求解。一方面,当前应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令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有一个整体提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否则极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需大视野、大境界、大追求。“己身正,不令则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最近,中央再三强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做给一级看,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始。

另一方面,唯有“合力”,方能触及灵魂、形成高压线。“思想寻根”之后,必然便是“制度塑形”。学习、理解、认同,这是思想基础;遵从、恪守、敬畏,则要靠制度的奖惩机制来强化这种“条件反射”。很多时候,贪腐起于一念,只有以制度高压线来营造良性的官场示范效应、集体意识、制度暗示,方能让很多原本立志“做个好官”的官员慎终如慎始,自守谦恭、常怀畏惧。而其根本,仍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唯有透明的权力、规范的权力、受约束的权力,才是廉洁的权力、有效率的权力,也才是安全的权力。现在是时候好好研究这句话的实操性了。

河南落马厅长董永安曾奉劝现任官员,切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对官员而言,这是一个个体如何走出“前腐后继”恶性循环的切身问题;对一个政党而言,则应提升到对如何走出历史周期律的宏大而艰巨命题的思考。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