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被固定死的权利等级要打破

付小为

2013年07月12日09:23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日前,济源市城管监察支队的数十名队员集体到市政府大门口,打出“如此工资待遇,何以养家糊口”的横幅,反映工资待遇较低问题。

在一般人眼里,上访是群众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它发生在官民之间,跨越体制内外,作为行政部门内部员工,还要“上访”,城管队员的做法很难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已经不是监察支队队员的第一次上访。早在2009年,同样因为工资待遇问题,数十名队员来到市政府,并喊出“我要生存、还我尊严”的口号。对此,当地政府随后出台了一项工资增补方案。

增补没能解决问题。济源市城管监察支队有160多名队员,他们分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其中,企业编制有110多人。而这些人又是拿得最少的,1200元左右的月平均工资甚至低于2013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过去的几年,除企业编制人员外,城管队员的收入涨了又涨。企业编制人员收入却一步步“退”到社会基准线下。这导致了如今的新一轮上访。

我们常常讲“官民比”。说的是财政供养的公务人员人数与人口总量的比例。曾有调查说,我国的官民比不算高,但换一个角度看,行政部门内部人员结构混杂,各种编制交织,大量人员虽未被财政供养,但仍然属于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人员体系不可谓不庞大。

这样的用人现状通常带来两种结果。不由财政供养的人群其薪酬要走另外的渠道,这导致了很多捞钱行为的发生,一些人员囿于上级命令外出执法,“张牙舞爪”的背后,有利益需求,激发了社会矛盾。另一种结果则是,有编制意味着有财政保障、吃财政饭,其他员工就只能自己想办法,都在做事,但权益保障极不公平。一些时候,也有单位出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考虑,给不同编制人员同样的待遇,然而这种做法很不稳定,也不普遍。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待遇低,用人单位会下调进入门槛。相应地,企业编制人员从学历、能力、处理问题的水平、工作状态等方面,会整体上与正式公职人员有着较大差距。这个问题平时可能还不大,但一旦在某个时刻,碰到某个特殊情况,问题就会凸显,出了问题,都是这些人的问题,不被视为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问题。

很多地方的行政部门,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是一个什么比例?济源市城管监察支队恐怕不是个案。一个庞大数量的人群,分散在各个行政部门的最底层,某种程度上说,处在一种不被承认的状态。制度牢牢地把他们固定在低等的位置上,等级被排列,人生命运被决定,机会少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证。

一些事件中,“临时工”被推为责任人,让人看到这个群体中的暴力、血腥;城管上访的场景中,工资待遇低等、何以养家糊口的横幅,让人看到这个群体中清贫、没有尊严、权利缺失的生活底色。这样的一个群体,有时因为拥有表面上的权力特征,与普通民众区分开来,有时又作为普通人、底层人,让人看到困境。无论哪一种,这都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编制一说,就是对人的权益做的划分。现在,这被称为混合使用,混合使用不能成为权利贫困的正当理由,无论在社会还是在一个行政部门,人的权益都应在其中有位置。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