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棚改融资贵在创新

郑言

2013年07月12日08:19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安居才能乐业。棚户区改造,关系到万千棚户区居民的福祉,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毋庸讳言,在各地棚改进程中,资金制约常常是阻碍棚改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棚改所需资金量较大,地方财力有限,难以完全满足棚改工程需要;另一方面,棚改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性强,市场化的资金往往难以进入,商业银行普遍对棚改类项目“敬而远之”。

  顺境隐于市,逆境托举市。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棚改中成绩卓著。该行与各级政府紧密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棚改的支持力度,已成为金融支持棚改的主力银行。国开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关键在于建立了一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支持”的新模式,依靠机制创新,实现了政府、银行和居民的“三赢”。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就金融创新作出部署。国开行在棚改融资机制建设上先行一步,正是金融创新驱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发展的成功范式。自2005年以来,国开行运用市场建设的方法,把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开发性金融优势结合起来,着力破除各地棚改中的资金制约。具体做法是: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市场化融资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国开行先期贷款投入,使项目得以启动,进而带动商业银行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实现国开行资金与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推动棚改可持续发展。

  “融资+融智”也是棚改金融创新的一大亮点。国开行坚持规划先行,与发改委、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合作开展住房保障政策和资金筹措方案研究;强化制度建设,支持各地建立质量有保证、分配与退出公平公正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整体健康发展。

  项目自身的战略必要性、整体业务的财务可平衡性和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开发性金融的三大原则。国开行在支持棚改的过程中,很好地兼顾了项目的战略必要性和业务的财务可平衡性,彰显了“以国为家、为国奉献”的国开行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有了这种认可,国开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金融机构,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自然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三性”的综合平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金融创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2日 08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