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开封考生李盟盟高考分数565分,因志愿申请表未被当地招办提交而没法上大学。”近日,这条微博短时间内引来超过12万次转发。而据调查,微博所说乃3年前旧闻,且与事实不符,实际上李盟盟当年9月已正式进入大学读书(《人民日报》7月8日报道)。
三年前,李盟盟“被落榜”后求助于网络,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类媒体迅速跟进,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这个不幸的孩子得到拯救。网络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联袂上演了一出振奋人心的大戏。
然而,事件发生后的三年,每到高考高招时节,李盟盟“被落榜”一事总是被一些好心而粗心的论坛坛友、微博博主打捞起来,当成新闻发布。同样好心而粗心的网友们便大量转发。可怜的李盟盟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落榜”。只不过最初是由于招生办工作人员的粗心,如今是因为网友们的粗心。
特别是今年,因为课程改革,河南理科一本线仅505分,而微博称李盟盟今年高考565分,却因县招办失误没大学可上,而教育部门置之不理;该微博还极力渲染李盟盟家境艰苦。网友们立即义愤填膺,一些粉丝量较大、实名认证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参与了转发,从而酿成了一起特大的“乌龙”事件。而事实上,2010年河南理科一本线是552分;李盟盟父亲的工伤经治疗现在已经具备劳动能力。
“希望今后网络不要这么离谱了。”李盟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年高考后都有一些媒体想采访她,都被拒绝了。现在就想安心学习,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她说,“非常感谢网友的关注关心,也希望大家不要被虚假信息蒙骗。”李盟盟的同学更是坦言,“事情都过去三年了,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人在炒作,微博上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李盟盟的骚扰。”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论何种媒介都必须遵循新闻真实的规律。但是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借助网络,任何人都能生产和发布信息。互联网的这种传播特性为不实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提供土壤,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谣言甚至恐怖信息肆意传播。曾有人在网上散布某银行行长携款潜逃的虚假消息,结果造成储户挤兑,使该行遭受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前不久,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航班收到虚假炸弹威胁。其中两个收到威胁信息的航班已起飞,一航班备降,一航班返航。不管是玩笑还是恶意,都造成了恶劣影响和后果。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不实信息泛滥,将阻挠人们迅速获得最需要的有用信息,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浪费感情、浪费生命”。对于互联网媒介自身来说,虚假信息的传播将不断损害其公信力。而对当事人来讲,虚假信息无疑是一种骚扰甚至伤害。可以说,自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已经成了社会公害。
在国外,发布传播虚假信息不仅要受到社会公德的声讨,如果造成危害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我国《刑法》有关规定,恶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也将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会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至15年的有期徒刑。
但是,法律归法律,这只是保障良好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御机制。在信息传播加速、信息真实的自律意识较弱的今天,这样的刚性约束,还有必要加快转化为大众的自觉意识。网络名人、“意见领袖”们更应将防范虚假信息、传播真实信息内化为第一行为准则。各种自媒体平台也应该加强管理,不要给虚假信息插上翅膀。
可喜的是,通过对“李盟盟被落榜2013版”事件的观察发现,很多网友因为持续关注社会热点,原本就了解事实真相;也有些网友虽然不了解情况但比较细心,上网一搜,立即发现这早已是陈年旧事。他们纷纷在转载此信息的社会知名人士微博后留言,澄清事实。由于网友举报,微博运营网站也及时作出反应,对发布和转载不实信息的博主按照站规给予了相应处罚。这一切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网友已经越来越成熟,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应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