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解放日报:用新思维解民生题

徐敏

2013年07月03日15:4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炎炎夏日,大学生宿舍“求空调”,已成为近年来校园“四季歌”之一。总是在每年6月呼声鼎沸,7月份一放暑假,这一话题便降温,第二年酷暑到来时又兴起,周而复始。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现,再用“娇生惯养,吃不起苦”、“以前的学生不都这么熬过来的”这样的话,来质疑大学生宿舍装空调的需求,显然已不合时宜。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事关学生利益,也考验校方的管理能力和智慧,这是一道民生考题。

面对这道校园民生题,笔者看到了不同的应对态度。

一种态度是,校方将困难列举了一大堆,包括电力难扩容、线路难改造、财力难支撑、学生意见不统一、担心贫富差距凸显等。听听也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些困难难道不可克服吗?设施陈旧的老宿舍、老线路,理应列入校舍改造工程之列,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改造费用对一所大学来说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批分期实施改造。至于学生意见不统一,校园贫富差距问题,也可以通过座谈会、调研会等方式,听取多方意见,设计出科学合理又人性化的操作方案。

另一种态度是,学校将学生冷暖系心头,想方设法地推进学生宿舍安装空调项目。宿舍装空调确实不简单,会牵涉到一系列问题:租赁空调还是自购空调?电费多少由学校补贴,多少由学生分摊?如何不增加贫困学生经济负担?……要考虑的问题甚至细化到 “女生宿舍先装还是男生宿舍先装”,“空调装在什么位置,会不会对着我的头吹”等等。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肯动脑筋且工作细致,这些问题是可以妥善解决的。据沪上几所率先给学生宿舍装空调的大学反映,之前许多顾虑是多余的,几年来几乎没有学生因空调事宜向学校投诉过。

由学生宿舍装空调,联想到社会领域的许多民生问题的解决,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到旧区改造、交通出行、养老服务,小到小区水管翻修、停车位设置、绿化布局等,居民的共同愿望是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具体到不同群体就有不同诉求,正所谓“众口难调”。对这些诉求和矛盾,政府部门如果要推诿,也有理由,例如资金短缺、民意难统一、方案难优化等。但事实表明,如果相关部门重视群众的急、难、愁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集思广益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是能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逐步把民生实事一件件办好的。

大学是个小社会,社会的纷繁复杂、多元多样,在大学校园里投下种种映射,也给学校管理者带来挑战。不妨借鉴社会管理的一些经验来管理校园:因财力有限,学校一己之力难以承担的事情,可以借力企业、社会资源一同承担;众口难调之事,可以通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平台,以及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汇聚民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师生的需求,每年列出一系列 “校园民生实事工程”,有计划地推进和落实;有些问题如一时解决不了,也应表达改进的诚意,拿出改善的举动。

暑假到来,学生离校,希望学校对“装空调”的重视不因学生呼声减弱而降低。关心爱护学生,以学生为本,是大学应尽的责任、应有的胸怀。

 

分享到:
(责编:齐贺、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