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郭敬明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不出意料的是,网上又掀起了一场“黑郭”的狂欢。
作为80后的代表性人物,郭敬明和韩寒在相同的新概念作文起点出发之后,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韩寒玩赛车,也写作,但被重视的是他成为意见领袖的那一部分,他的每一次时事评点,都让公众痛快过瘾。韩寒是今日中国最锐利的观察者之一,他以喜怒笑骂的方式解构荒诞现实,因而成为“公民韩寒”。
郭敬明则代表着一种绝对世俗化的文化倾向,他远离政治与现实的议题,专注于自己的商业写作事业,现在又投身到电影创作。但不管他注意力怎么转移,他的核心架构一直没有变化——他在自己所有的作品里,都全力在构筑一个由物质与情爱组成的虚像生活空间,精致、奢华、浪漫、感伤、柔美、魔幻,以至于大部分成年男性看到他的文字都浑身起疙瘩。但他坚持着,因为他坚信,这种虚像的生活空间在现实中往往是常人难以抵达的,而这正是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少女们所热爱的世界。
这是郭敬明聪明的地方,他充分地捕捉到和迎合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所以成就了他庞大的文化产业。在舆论对郭敬明大加讨伐的时候,他或许真是忙着在数钱呢。不知道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样,在拼音打字输入时,我总是把“郭敬明”错打成“够精明”。但是误打误撞,这个词汇居然如此地吻合了郭敬明的特征:一个精明十足的文化商人,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而且坚决地规避任何政治风险,只谈风月,不关心现实与政治,或者是政治心智还处于初级阶段——郭敬明最了不起的政治表态,就是在网上喊一声“我是中国的脑残粉”,“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郭敬明还以自己为样板或标杆,践行着他所理解的那种生活。他显露了对物质的赤裸裸的崇拜,从他的微博、文章、言语等,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的奢侈品、豪宅,并且在多个场合为自己的选择与追求正名。这些举动其实都在进一步加剧社会公众对他的不满。在精英主义话语下,这种选择与姿态就难免被戏谑,以至于现在大家“黑郭”似乎成为习惯了,或者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政治正确”,只要是嘲弄郭敬明的,能够得以大家会心一笑,而挺郭敬明或者为他说几句话,估计就被觉得是脑残粉了。
但客观地说,郭敬明又不是政治人物,这种嘲弄往往很多都是人身攻击(几乎都是拿他的个子矮说事),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戾气。在多元化的社会,他毕竟代表着一种文化取向,应该宽容。当然,当年的抄袭案,是另外一回事儿,在他道歉和赔偿原作者之前,这是他洗不清的原罪,是一辈子的污点。
如果要求郭敬明站出来,承担更多的公民责任或者社会责任的时候,这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压迫,谁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别人做什么,更别提做有风险的牺牲。我们要为英雄鼓掌,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要成为英雄,哪怕你自己是英雄,也没有这个权力。
最重要的是,他从来不会标榜自己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他其实更多地把自己当作一个娱乐明星来看待了,而且从来没有隐瞒自己的内心,哪怕让有些人感到不快、恶心了,但这也是他的自由。所以我们也不妨以平和之心对待,正如我们不会要求杨幂关注三农、信访等现实问题一样,为什么要郭敬明表明现实立场,成为我们期望中的人呢?至少他并没有天天向权力谄媚,寄生于权力的荫庇之下苟且,这一点,他的努力与成功,值得我们尊重。
我们要为那些勇于关注现实的作家或明星们鼓掌,并且期待和鼓励更多的人能够如此,这是很好的“积极自由”,对社会和公众都有益。但我们也要允许那些不关注政治的人,应该要有对不同意见和生活选择的容忍,每个人都有“消极自由”(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的权利。
在一个自由社会或大家要追求的自由的社会里,多元化或多样化是一种最合理的存在。如果都按批评者的观点,都输出“正确价值”“为正义呐喊”什么的,那么大家想想,这是一种什么的景象?单一、名义上高尚却乏味、整齐划一、高度统一的思想与价值观,不一定就是好事,这些我们在许多年前不是已经经历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