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省几十万考生,千文一面,万人同腔,说的多是正确的废话,用的多是相同的例子。哪怕浙江省高考作文方向的把关者早已下了扼杀令,连续几年打压“三巨头”“五巨头”(指屈原、李白、苏轼、陶潜、司马迁等常常被作文引用的名人)之类的例证,试图把高考作文马车拉回到“真情实感”的正道上来,但似乎进步也并不明显。看看各省满分作文的质地,就能掂量出“真情实感”有几斤几两。
与其问“高考作文怎么了”,不如问“日常作文教学怎么了”;与其问“中学作文教学怎么了”,不如问“小学作文教学怎么了”;与其问“学校作文教学怎么了”,不如问“学校做人教育怎么了”;与其问“学校教育怎么了”,不如问“社会环境怎么了”。学校不是独立王国,拜金主义、成功学、娱乐至死精神等等复合成的转型期社会的不良风气,岂是学校小小的围墙所能阻隔的。学作文须先学做人,作文的病症当然包含于社会的转型综合征内。
在我看来,浙江省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是用心良苦的,若从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来判断,它着重指向“真”。还有比童心更真的人心吗?还有比童心的早早沦丧更让人揪心的事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浙江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的命题与写作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悖论:命意是坚守“真实”,而学生写作立意上有可能一心想着坚持“正确”,不敢写真正的“童心”。高考作文的“顶层设计”很有可能在学生的“底层纠结”中消解于无形。
小学生作文竟然就“无话可写”,有人归咎于“教师作文指导不力”,其实相反,恰恰是因为“指导”用力过猛。早早让小学生作文内容戴上面具、结构戴上镣铐,让他们背负内容与形式的庞大教条,乃至于人生说谎作文始,人生老成作文始,怎么可能让他们活泼的童心、纯真的情感保鲜。而这一切又不能不归罪于高考的指挥棒,高考作文的假大空是果,又是因,教师与学生同时被这恶性循环裹挟着。教师与学生一样,他们的“童心”同样渴望被解放。
钱报网友光风霁月:初中很多同学写过真实“消极”的作文却被打了低分,还被老师在课堂里当“范文”诵读让别人哄笑,受精神压迫。
钱报网友吕平:时间长了,你或许会发现,原来你的性格习惯已悄悄地被改变,变得那么世故,那么圆滑,就像是变色龙,让你更好在去适应这个社会,这个环境。反思,其实这一切都是你不喜欢的,可有用吗?
@BobcatHuang:说真话的作文?不想上大学了吧?
@教子Giorgio:高考的正确答案掌握在老师手里!
高考作文的假大空是果,又是因,教师与学生同时被这恶生循环裹挟着。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