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网友来论

高考“禁带金属”霸道犹如秦始皇 伤害了学生尊严

余明辉

2013年06月04日08:4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没有最雷,只有更雷!高考季,四川“高考禁穿校服”的规定引起的热议才刚刚降温,如今吉林的“高考禁带金属”又不约进入人们的视线,不但敲打着本已紧绷神经即将参加高考学子的心,而且也同时撩拨着一样神经紧绷关注高考如其顺利进的社会大众的心。

毋庸置疑,高考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载体,不仅是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也是全社会统一度比较高的共识。就此而言,吉林省“史上最严”通过金属探测仪等手段,事先最大限度去除一些不良考生作弊的可能,显得确有必要和及时。但是,就此一刀切的要求进场考生一律不准身带金属物品,即便是像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的文胸这样十分正常和日常的女生配饰,也不被允许,确实有失常理和超出人们的想象,值得探讨。

众所周知,从以往的反作弊经验可以看出,近年来作弊日趋高科技化。而所谓的高科技化,无非都是在金属器物的“帮助”下通过无线电传播,这恐怕也是此次吉林禁止考生带金属饰物、配物进入考场的主要原因。但这样的理由却是明显的“因噎废食”,让人难以理解的。

再说,我们早已摆脱了刀耕火种、麻布粗衣的生活时代,除却身体疾病需要医用金属外,就拿我们的穿戴来说,衣服的扣子可能是金属的,扎腰的裤带和裤带扣可能是(带)金属的,还有我们脚踏的鞋子,为了舒适和美观,也有可能有金属“帮衬”,这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事实上我们日常也是这样置备穿戴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置备,我们穿着舒适且别无它选,不说高考期间穿着能够更好发挥做题,起码也不会因为临考换服不适应而影响考试的发挥。由此,绝对要求考生没有金属配饰的进考场,难道要考生不穿衣服“裸考”吗?如此逆现代生活的生硬之举,缺乏人情味和实事求是精神,难道不是对学生穿戴自由的粗暴干涉?

退一步讲,即便这样绝对不带配饰的考规行的通,但效果却是难以估量的。毫无疑问,考生作弊,依靠金属高科技是主要方式和责任,但诸如监考老师把关不严等可能也责不可免。而且从实践来看,正如报道中人们所质疑的那样,金属探测仪仍是人为操作的,谁能够保证操作人员不会作弊?如此,有关方面追求的考试绝对公平又体现在哪里呢?

考究“高考禁穿校服”、“高考禁带金属”等雷人的高考规定,不难发现,这其实是有关方面服务高考、监督高考的思维太僵化以致越界了——不是把大部分学生作为诚信的主体来服务,而是把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作为个个都是严重(潜在)舞弊者严加看管。这事实上是对大部分诚信考生的感情伤害和人格侮辱。而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各种雷人考规,生硬、没有人性化、不合实际,并妄图一了百了,解决所有可能潜在的问题,更是无时无处不在透露着懒政思维的气息。

而事实上,保证一项考试的公正公平和诚信进行,不但要在平时加强学生等公平、诚信的人生、考试等教育,进考场前必要的佩戴要求检查等,更重要的是在考试期间,包括监考老师在内的考试组织方,切实履行责任,搞好各项工作以及各环节的监督和服务工作,才是根本和令人信服的方式方法。

昔日秦皇嬴政为防民造反,而尽收天下铁器,霸道至极,今日之“高考禁带金属”规定虽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作为一项政府行政措施,却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比如监管权力(过分)越界、“霸道行政”和“最终没有好的效果”,确实需要我们深思、反省。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