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从孩子说假话不脸红说起

刘海明

2013年06月03日11: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公民发言

儿童节前后,关于孩子的话题有很多。在孩子专属的节日,为体现浓厚的亲情,有形的礼物应该要送,那么,无形的礼物——精神方面的赠品可否同步送达?如果送,又该是什么呢?

抛出这样“煞风景”的话题,与我的职业有关。在大学从教,发现一些学生说假话脸不红,从迟到、缺课、请病假,到作业粘贴复制、考试作弊,有的学生说假话,“出口成章”,表情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说假话不脸红并非大学生的专利,甚至连个别幼儿园的小孩子,也掌握了说假话的技能。

说假话,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为趋利避害而采取的利己策略。有些家长纳闷,我们没有教孩子,他们怎么就无师自通呢。也许,家长们忽略了他们家中的电视机。每天播出的动画片,灰太狼要吃羊,不用谎言能诱骗羊孩子吗?电视里那些勾心斗角的清宫戏,难道不会影响孩子们吗?

学以致用。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是打小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还珠格格》长大的一代,见惯了动物世界的尔虞我诈,熟悉了下属、宫女对皇帝、皇后、阿哥说什么话、用什么腔调。及至他们踏入校门,自然可能在父母、老师、同学间变得游刃有余。

大众传媒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年幼的看客们就接受什么样的熏陶。奇怪孩子说假话不脸红,媒体及其从业者,也该扪心自问,我们提供的产品,可否还有毒素。同样,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老师,我们是孩子的导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和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孩子说假话,是不是也受了我们的潜移默化。成年人对所有人保持足够的真诚,相信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对外人也会真诚。

社会人的言行举止,既有自己的个性,也有社会的影响。按照模仿律,乡村模仿城市,下级模仿上级。上流社会的言行偏好,基本就是标准的社会言行教科书。成年人的思维习惯和秉性,大抵与官场的思维习惯、秉性有关联。杜绝假话,应先从官场开始,再净化社会、学校和家庭。如果不能改变这个状况,全社会弥漫假话和空话,对孩子造成了假话的全线包围之势,我们却单单批评孩子们说假话不脸红,是否有失公平呢?

改变孩子,从改变成年人、改变社会做起。为此,应该重拾我们的传统文化,把传统的美德——诚信教育,作为全民的道德启蒙读本。传统道德不仅并不过时,而且恰恰是现代社会同样需要的行为指南。只有以君子之德约束自己,塑造自己,假话在社会上才可以失去合法性,没有立足之地。

说假话要脸红,以说假话为耻。这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有底气、有能力、有担当现代公民的道德起点。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