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渊莘

2013年06月02日05:02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这样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玩具的价值不是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以能否激发孩子兴趣和促进孩子自主活动为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玩具是孩子成长中真正需要的天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名为“幼儿积木游戏”的研究,力图通过在创设幼儿与积木的互动中,培养教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能力,并强化和引导幼儿把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转化为行为结果,从而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在积木游戏中,1名女孩和7名男孩组成了积木游戏的活动小组。一进入游戏空间,男孩子们就把老师事先搭建好的“两栋大楼”拆掉,开始独自搭建,女孩则始终在为7个男孩运送积木。

  在游戏开始的时候,一名男孩四处“查看”,搜集各种积木材料,并把材料挨着墙摆放,以达到借力平衡,最终搭建了一个小区;另一名男孩则不停地搜集各种异形的积木,搭建了一座形状奇特的建筑。

  10分钟以后,一座悬空的有停车库的大楼被“建造”起来了。他们一边钻来钻去、一边不停地改进着。虽然,这个“城堡建筑”最终倒塌了,但因为得到了老师对他们空间悬浮搭建的想象力的赞叹,孩子们的心理仍然得到了很大满足。于是,他们又重新抖起精神投入到新的搭建之中。

  一位外籍老师看了整个搭建过程后认为,这些孩子和英国小朋友的搭建思维很不一样。他们的“建筑”很有创造性,而且利用了悬空的原理。在他们的头脑中,“悬空”的概念从哪里来?这可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比如源于他们从地下车库直接上楼的感知经验;也可能来源于老师在搭建中给他们的自主创造空间,甚至可能源于他们图书阅读时的视觉经验。

  通过这个游戏试验可以看出,积木不仅仅是孩子们高兴时摆弄的玩具,也是老师了解、认识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载体。

  小贴士

  在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并互动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提示可能会有帮助:

  ◆当孩子专注地玩玩具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成为一个观察者,静静地观察他们的行为,不应用成人的思维去禁锢和左右孩子们的想法;

  ◆当孩子的新经验产生时,我们应作为一个鼓励者,欣赏孩子的成功,并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新经验获取;

  ◆注意总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动手、再创造的规律,适时地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玩具真正成为孩子的天使;

  ◆应尽量多读一些相关书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适当运用延迟满足策略,成为孩子的健康心理培育者,让孩子在玩玩具的互动中成长;

  ◆适时参与到和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做一个分享与合作概念的传递者,帮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使用沟通、轮流、共玩等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玩具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

  作者简介:于渊莘,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和心理研究工作,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园长。

分享到:
(责编:崔东)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