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24日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市民毕娇驾车擦碰一小学生,因态度恶劣引发行人不满、围观、砸车。随后,网上传出毕娇在争执中声称自己“钱多后台硬”,引发舆论轩然大波。但记者采访争执双方当事人及一些目击者,他们均表示未曾说过、听到过“钱多后台硬”这样的话。(《京华时报》5月30日)
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演变成一场全民关注的热点事件,起因竟在于一句莫须有的“钱多后台硬”,短短几天发生的这一切,让我们必须正视一件事:舆论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监督权力、揭露丑恶,也可能造谣传谣,扭曲真相。
误会已经得以澄清,然其带来的杀伤力却未曾消解。于个人而言,当事人毕娇虽然有态度恶劣等错误言行,但因“钱多后台硬”而引发的集体审判,对她来说确属一种无妄之灾。这些网络言论对其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无疑都是长远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于社会而言,“钱多后台硬”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焦虑感,对岌岌可危的社会公信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起事件没有人是赢家,除了那些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而制造和蓄意传播谎言的人。
稍加分析,就知道“钱多后台硬”一说经不起推敲。在当时已经被众人围观、砸车的情况下,除非心智不正常,毕娇断不会说出如此挑衅的话来。26日,针对网上传言,当地警方澄清毕娇并无高官背景。毕娇本人也通过媒体“喊冤”。这虽属一面之辞,但至少值得人们思考和重新判断事实的真伪。然而依然没有多少人相信,甚至被怀疑是官方有意庇护。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集体无意识下,“钱多后台硬”持续发酵,聚集了更庞大的围观者。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个社会是无比糟糕的,满世界都是权力耍横和“拼爹”,所以他们不相信法律和社会,不相信事实与真相,但凡遇到点可以借题发挥的事情,便用自己的极端方式来处理。而且,这些人往往内心充满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正义感,认为只要高举正义的旗帜,便不管手段如何,都是正确的。充当“正义卫士”当然很容易,但问题在于,你连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随意伤害,连诚实做人的底线都不能坚守,拿什么去伸张正义呢?
这个社会固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般美好,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这个社会固然有各种见不得阳光的“后台”,也有人因为有“后台”而嚣张跋扈,但决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四面楚歌,把每一个可疑者都当成假想敌,甚至去制造假想敌,表现自己的反抗精神和存在感。这不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只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糟糕。谎言不会生产出公平与正义,只会让社会互信流失,这比“后台”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