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国城镇化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李宁

2013年05月28日16:5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李克强日前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李克强总理通过瑞士《新苏黎世报》这一国际传媒平台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信号,也向世界表达了中国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如何认识和看待中国城镇化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呢?

首先,城镇化建设将实现投资和需求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建设既是投资建设,也是需求释放,是投资和需求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体。这里讲的投资,除了建设高楼大厦等供人居住的硬件设施和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之外,还要给市民化人们提供各类工作岗位。因此,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投资产业发展的过程,包括民营企业的投资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市民化也在加速,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求被释放,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产品就有了消费的消化,有效防止了投资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使整个经济发展都因城镇化进程而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据测算,将1名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会使该居民消费扩大3.6倍,将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最终消费率提高1.6个百分点。

其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比重有了很大程度提升,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服务业首次超过制造业,成为国内第一大产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7.8%,第二产业为45.9%,但第三产业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大幅度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是经济结构转型必须破解的难题。城镇化则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数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之后,就不会像农村那样生产和生活完全自足自给,而是需要诸多产业分工来供给。另外,发展服务业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城镇化过程中市民化的人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中,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服务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又助推了城镇化进程,有效防止拉美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窑”等现象。

第三,城镇化可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建立公正和谐社会的同时,通过缩小贫富差距带动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贫富差距问题也是制约消费不能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指的是收入越高的群体,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越低。比如,一个月挣5000元收入的,可能消费4000元甚至全部消费,比例在80%以上。但是一个月挣500万元的消费不了500万,充其量消费40-50万元,消费比例不到10%。也就是说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收入差距越大,财富越向富人集中,那么全社会的总消费量也就越小。所以,推进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如果有效解决户籍、就业和收入分配等问题,客观上缩小贫富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又带动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就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具体表现。

另外,城镇化还可以消化部分产能过剩,带动整个产业进行结构性升级。城市建设,必然带动钢材、化工、砖瓦、水泥等建材行业;目前中国在这些行业都产能出现过剩。因此城镇化建设刚好可以承接上述过剩行业的产能,让这些行业在国家不需要扶持的情况下实现转型升级的“软着陆”。

分享到:
(责编:张宏、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