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李克强在德国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并发表讲话,李克强在讲话中表示,《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确定的原则,即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等岛屿。这是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
历史的镜鉴意义,恰在于它能清醒地观照现实。波茨坦会议旧址,对世界或中国而言,都是转折性的地标。于此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势力升起正义的旗帜,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法西斯势力发出了最后通牒。正如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所言,《波茨坦公告》继承了《开罗宣言》关于战后秩序安排的规定,明确规定日本领土范围及应该归还中国之前被窃取的领土,这就包括台湾及钓鱼岛。
这是白纸黑字的历史。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发表宣言,明确“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第六条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钓鱼岛问题因为日方的嚣张挑衅而局势升级。最近一次发生冲突事件是在4月23日,中国派遣了8艘海监船驶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竟声称,“日本坚决捍卫钓鱼岛的陆海空主权。”4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答日本记者问时指出:“钓鱼岛关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它理所当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此后的4月30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使馆发表讲话称,“中方从未承认过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或管辖权……我们希望,其他方面不要去搬日本这块石头,而让日本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日几番交锋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首先从史实上说,“台湾及澎湖列岛确为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明文割取,而钓鱼岛或是通过《马关条约》的含糊表述而窃取,或是通过日本单方面的内阁决议而窃取”——无论哪种理由,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的事实路人皆知。正如北京大学国际法博士罗欢欣日前在“两岸共同保钓学术研讨会”中表示,从战后国际法的文件与国际法的论证来看,战后盟军占领日本时对琉球是采取分离性处理,将琉球视为日本剥离的领土,日本在对琉球都缺乏主权依据的情况下主张拥有钓鱼岛主权,完全是一个前提即已错误的伪命题。其次,今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势,完全是日方一手挑动所致。譬如近日,日本右翼政客大规模参拜靖国神社、安倍首相和大阪市长桥下彻等极右翼政治人物连连大放支持参拜靖国神社、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而日方关于“钓鱼岛争端”的错位表态和立场是中日对峙的主要焦点。
和平发展的中国,更需要一个稳定而公平的国际秩序,但这并不是说,在关涉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时候,可以因为发展等因素而步步退让。德国对二战的态度,值得日本深思,而中国对历史的态度,更需要日方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