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三公经费花得在理才能服众

金明岩

2013年05月26日13:0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公众并不是逢公款消费必反,反感的乃是挥霍、奢侈、浪费、大手大脚。有些公务接待是必须的,但请不要一顿饭一座楼,一根烟一斤油。有些公车是必须有的,但请不要过多过豪华,成为公款的漏斗。

如果说,那些公款吃喝早已令公众啧有烦言,在媒体上屡有曝光。那么,改革三公经费使用办法,从源头上减少公款支出,从根本上提供制度保障,才是让这些不良作风从此绝迹的治本之策。

此次北京压缩三公经费,开启的即是这一治本之策。一般性公务出国经费压缩10%,金额超过1700万;公务接待费压缩20%,金额超过1800万,两项总额超过3500万元,同时压缩的出国经费用于科研、文体等国际交流活动。这不仅告诉人们要节省公款花销,更告诉人们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哪里。

从改进作风的角度看,此举无疑是在向深水区迈进。也就是从制度上、源头上改进作风,把省下来的钱用到该花的地方,而不是满足于一些作风方面的皮毛变化。事实上,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形成苛严的制度,好作风才能成为好习惯。

顺着这样的理念思路,无论是三公经费的改革,还是作风的根本转变,还有相当的制度改进空间。

从北京的三公经费支出看,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安排是11.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7亿元,公务接待费0.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8.5亿元。压缩10%、20%的比例其实已经不低,但对于三公经费的大盘子影响不算太大也是事实,原因就在于公车支出的相对昂贵。

无论是车辆购置成本,还是养车成本,抑或司机的工资成本,公车这一项的相关费用总支出不是小数目。不管怎么压缩经费,也不管怎么严禁公车私用,怎么倡导节约用车,只要用公车,相当多的开支就是刚性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大幅降低三公经费支出的办法,乃是推进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非一时一地改革所能根本性突破。如果能针对此类难啃的硬骨头,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各地的三公经费支出将会有大幅度降低,作风的转变亦将呈崭新气象。

自中央力推改进作风以来,一些地方公款吃喝等问题屡有曝光,公车使用同样是关注焦点。无论是从实际情况看,还是以平常心度之,公众并不是逢公款消费必反,反感的乃是挥霍、奢侈、浪费、大手大脚。有些公务接待是必须的,但请不要一顿饭一座楼,一根烟一斤油。有些公车是必须有的,但请不要过多过豪华,成为公款的漏斗。

从这个意义上言,三公经费花得在理,才能服众,才得民心。思之如民众的脂膏,用之如自己的血汗钱,把每一分钱都节约着花、花出最大效率,民众才能放心钱袋子是为公所用,不会被少数人挥霍掉。

本报特约评论员金明岩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