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网友来论

习近平总书记芦山行的感人细节彰显民本情怀

刘力

2013年05月24日10:3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1日下午来到四川芦山看望慰问受灾群众,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习近平对围过来的受灾群众说,地震发生后,我非常牵挂大家。今天屈指算来一个月了,我来看望大家。我们夺取了抗震救灾第一阶段胜利,下一步要科学规划、科学重建,重建要尽可能快。我们同舟共济,一起把安全、美丽、放心的美好家园重建起来。(5月22日,《京华时报》)

习近平在四川芦山地震一月慰问灾区群众感人细节,彰显民本情怀,迸发真情与力量,有多重深意。

第一,带来了温暖。芦山4·20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李克强总理当日飞抵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如今,一月后,习近平来到地震灾区,看望灾区群众,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二,点燃了希望。在龙门乡隆兴中心校,习近平说,“青少年要敢于有梦。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对灾区孩子鼓励诠释了“中国梦”深刻内涵,点燃了孩子们希望。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不管是什么情况,不论是什么天灾人祸,一定不要让下一代受到伤害”,习总书记的提醒,折射出呵护孩子,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习近平把殷殷真情传递给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彰显出一个国家对祖国未来殷切希望。有了这样的真情,这样的正能量,我们的民族一定会奋发图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繁荣昌盛。

第三,给灾区人民信心。习近平“非常牵挂”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从群众安置点帐篷里到农田玉米地,从学校到广场,习近平所到之处,俯身查民情,嘘寒问暖,周到细致。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恢复重建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科学重建让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展现出中央对灾区的重视与关怀。总书记说,“自力更生是基础,以后会越来越好”,习总书记的话,给芦山地震灾区群众带来了力量,增强了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芦山灾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他的公仆之心、民本情怀,无不体现出他对灾区人民深情的爱。芦山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7.0强烈地震灾害的考验和洗礼,有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了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有了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芦山新家园一定会建设得更快、更好、更美!

分享到:
(责编:文松辉、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