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钱江晚报:院士评选,成就之外的门槛有多高

刘雪松

2013年05月22日08:58    来源:zjol.com.cn    手机看新闻

两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增选,这次因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再次出现在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引起人们的关注。

刚刚被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的施一公,在上一次的中科院院士增选中落选。记性好的人们难免会由施的落选联想到2010年施一公曾撰文批评过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存在的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办公室说,“任何成员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都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成就”。我相信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肯定也是这个标准。但是,施一公的落选,如果“科学成就”不是问题的话,是不是“个人态度”成了问题?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在跨进院士门槛问题上,这句古话没能应验。既然成就不是问题,毕竟,人家都成了美国的双料院士,中科院想拒之门外都没理由了。所以这次有人断言,施一公必进。

其实说这话,还过早。断言必进者,是料定施一公上次落选引发的关注,一定能起到倒逼的围观效果。但是,倘若院士的门槛这么单纯,烟草院士就不会进去了出不来。关键是中国的院士不仅仅是荣誉和责任,更是一种待遇。

无可否认,评选上院士,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巨大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往往是趋之者众。当一大堆人挤着进来,并且成就不是核心问题时,也许态度就成了决定的因素。这个态度,就是想进这个门槛的人们是否令拍板者看上去“满意”。那不完全是个凭成就说话的门槛。在学术成就之外,是不是有这样的门槛存在?该不该有这样的门槛存在?在我们的院士评选屡屡引起关注和争议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的评选机构深思。

当一大堆人挤着进来,并且成就不是核心问题时,也许态度就成了决定的因素。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