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四菜一汤”至少出现三种标准走样现象。一是数量不变而菜品出现“豪华升级版”,把普通菜肴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山珍海味,极尽奢华。二是玩“大盘套小盘”的数字游戏,每个盘子都很大,大盘子里头再套小盘子,小盘子装的都是不同的菜,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四菜一汤”。三是先上一份“四菜一汤”,客人吃过后,再换一份“四菜一汤”,餐桌上永远是“四菜一汤”。(5月18日《瞭望周刊》)
“四菜一汤”的“走样”,一个原因是缺乏刚性细则和可操作性。什么是“四菜一汤”,没标准,没人能说明白,自然出现标准随意等漏洞,以至“四菜一汤”起不到遏制舌尖腐败的作用。“走样”的更深层原因是官场“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联络”上级靠吃喝;公款吃喝是一些人维持“圈子”的“为官之道”…… 公款消费问题及至腐败问题不解决好,即使“四菜一汤”标准执行得不走样,公款依然会“跑冒滴漏”。铲除官场“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是治本之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制定公务招待标准。要不要“四菜一汤”的标准,可以研究,但须制定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务招待标准,改变目前主要靠主观评判和自由裁量的现状,阻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空间。要明确监督惩戒标准,增强处罚的刚性,增强“八项规定”的执行力和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