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朝鲜发射导弹的风险级别选择适度反应,比过度反应更符合地区利益。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朝鲜18日发射了三枚短程导弹,朝鲜方面对此尚无相关报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朝鲜发射导弹的消息并提高戒备后,经过研判,韩国方面的调门渐趋缓和,推测朝方的发射“有可能是训练或试发射性质”。
无论此次尚未完全证实的导弹发射是否具有针对性的军事意义,有一点可以肯定:鉴于朝鲜的经济情况尚未明显改善,导弹发射需要一定成本,因此在导弹本身包含的“军事语言”背后,客观上也释放了“政治语言”。
首先,可以显示外部力量对朝鲜的谬误。此前,美韩等国认为,有迹象表明朝鲜发射导弹的几率正在降低。这一判断被扩大为朝鲜习惯性的对外交往手段失效。此次发射,无论技术上成功与否,都可以保证一个“胜利”——外部力量对朝鲜解读的荒谬可笑。其实,近期朝鲜类似的表述并不少见。4月,朝鲜高调审判了韩裔美国人裴俊浩。当美国等国认为这只是朝鲜又一次“以人质换谈判的故伎”时,朝鲜进行了严厉驳斥。显然,越是能显示外部力量的谬误,越有助于彰显朝鲜行动的合理性。
其次,可以凝聚国内民心。目前,朝鲜既面临安全焦虑,又面临国内经济的重大挑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好,与国内力量能否团结,民心能否凝聚密切相关。不断展示对外的不屈服意志,是最好的凝聚剂。而且,集中精力扩大导弹力量,本来就是朝鲜的重要安全保障。发射导弹,既可显示政治意志,又可推动导弹技术,可谓一举两得。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和第1874号决议,朝鲜不能进行任何使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活动。安理会多次表明,一旦朝鲜再进行此类发射活动,安理会将采取相应行动。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朝鲜发射导弹的诉求是战略性的还是战术性的,都并非没有风险。
国际社会的难题是,如何对朝鲜此类行动做出恰当反应。据分析,此次朝鲜发射的很可能不是攻击性导弹,而是明显带有防御性的诱导导弹,危险性与核试不可同日而语。假如作出强烈反应,等于忽视朝鲜的安全焦虑,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反弹。多年来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和导弹危机,已经造成了一些国家借机发展军力的战略缝隙,东北亚已出现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由此考量,根据朝鲜发射导弹的风险级别选择适度反应,比过度反应更符合地区利益。
相关报道见今天12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