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法制日报:“新上项目要经27部门”是一记警钟

冯海宁

2013年05月16日10:20    来源:法制日报声音    手机看新闻

国务院日前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李克强总理在会议讲话中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至10个月,这显然会影响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5月15日《人民日报》)。

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台以来,引人关注的动作之一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李克强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还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信息释放出积极信号。

而且,4月份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5月份再次放权62项。据悉,相关部门将从6月开始,适时公布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名单。国务院这次简政放权的动作如此频繁、如此高效,不仅向市场注入动力和活力,而且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另外,还及时兑现着承诺。

尤其是李克强总理透露“企业新上项目要经过27部门”,涉及审批环节之多,耗费时间之长,让人很吃惊。之所以要举这个例子,笔者认为,是想说明行政审批对市场干预太多,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也给各审批部门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有效放权,就会影响到市场动力与活力,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增长。

显然,李克强总理所举的这个例子值得我们深思:其一,过去多次简政放权,企业新上项目为何还是如此周折?据悉,自2001年9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10年内国务院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超过2000多项。按说,行政不该再有过多干预,但事实并非如此。审批在增多还是减少?值得思考。

其二,“新上项目要经过27部门”会滋生多少问题?显然,行政过多干预不但增加了企业投资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而且增加成本后还有可能造成企业失去发展机会,因为市场机会稍纵即逝。无疑,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自然影响税收、就业及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干预过多容易滋生“审批腐败”。

其三,行政审批过多容易造成监管混乱、市场混乱。比如说,很多行业存在“九龙治水”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相关审批和监管部门就会互相推诿,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给了问题企业可乘之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审批过多导致的额外成本以及造成的各种损失,审批者并不承担责任,最终都是消费者和企业“埋单”。

要打造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要创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首先在于行政放权。事实证明,尽管过去10年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超过2000多项,但用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说,“目前行政审批比十年前多得多”,行政审批成为腐败源头。所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多个角度而言,亟待大刀阔斧削权。

虽然国务院这次简政放权的动作大、决心大,但鉴于过去10年简政放权没有达到应有目的,这次改革也会有不少阻力和压力,因为简政放权牵扯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官员利益等,涉及权力的利益是最难调整的。不过,阻力再大也要坚决削权、放权,这是最高决策层、企业和民众共同的心愿。

这一轮简政放权的关键是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笔者看来,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把行政审批权真正关进法律笼子里。而对于简政放权的效果,则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主评人”应该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社会公众。通过体制改革、法律约束、合理评价以及社会监督,共同把简政放权“做实”。

分享到:
(责编:齐贺、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