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等媒体报道必胜客网上订餐系统涉嫌泄露顾客信息,引起各界关注客户资料保密性问题。《广州日报》记者经验证发现,在已知某些个人信息的条件下,必胜客网上订餐系统存在点餐者个人地址资料某种程度暴露的可能,而肯德基宅急送官网也在起用类似的“查询订单”流程。5月13日,必胜客方面回复称已用星号遮盖部分信息,表示如存在隐患“一定马上改进”。
知道消费者的手机和邮箱,便可反查地址,比起先前一些企业将大量客户信息成批售卖行为,这样的信息反查虽说具有了一定的隐秘性,但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却并无二致。或许,如今的局面,必胜客方面并非有意为之,事件本身也并不存在通过信息售卖而非法获利的不良动机。虽然这一次的信息疑似泄露被及早发现,及时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但还是让公众惊出一身冷汗,对个人信息安全多了一丝恐慌和不安。
有专家指出,类似网络订购环节中用户信息泄露的“罪魁”,正是网络注册登录环节的偷懒与大意。时下,很多商业服务类网站,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节省业务办理时间,最大化地体现网络资源服务的便捷性,往往简化用户注册、登录环节,提供“傻瓜式”注册程序,比如在注册时提醒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号码作为密码,或者推荐用户使用与个人邮箱、手机绑定的方式无密码直接登录等。这样的一劳永逸式注册,看似省时省事又省心,却无形中为信息泄露提供了空间和可能,也给不法分子钻空子以更多机会。
现实中,对相关服务类网站而言,从技术上弥补这样的漏洞其实并非难事,比如可以在注册环节多设几道校验关卡,引导用户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树立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个人信息的被泄露,无论如何不应成为网络空间里快捷高效的代价,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操作的便捷性,才能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才能防止企业信誉和形象被这样的隐性风险绑架。
而对消费者而言,在网络上注册信息前,切忌嫌麻烦、图省事,因自身的疏忽大意而使个人信息“裸奔”。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