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简政放权,营造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

评论员

2013年05月14日14:36    来源:央视网    手机看新闻

国务院13日上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李克强指出,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打好政府职能转变的攻坚战。

在今年两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李克强总理曾表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新一届政府成立近两个月来,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这既是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兑现这一承诺的答卷,更凸显了中央推进职能转变不拖不等、言出必行的改革决心。

自2001年9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包括此次在内,国务院共进行了七轮机构改革。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权利关系与行政逻辑虽然逐渐清晰,但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权力“越位”“缺位”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仍然不够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仍需进一步深入,简政放权仍事关改革大局。

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必须把权力下放给市场和社会,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长期以来,政府权利边界不清晰,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不仅导致行政办事效率低下,严重限制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自由,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通过放权,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对实现经济稳增长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扩大就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行政审批权限的革故鼎新,要义当然不只是“做减法”。一方面是该减的要减,另一方该管的要管好。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在行政审批下放过程中,政府要从事前的监管向事后的监管转变,从重审批变成重运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加重视政府的服务角色。在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且也不是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独立承担的领域,政府监管反而需要加强,加大监管的力度,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市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到位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场关起门来的“自我改革”,改革要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改革过程和成果公开透明,行政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一方面,要把职能转变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对地方落实任务和责任不力的相关官员要行政问责,另一方面,也要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如果行政审批改革绕过民意关,停滞在公权力自说自话的状态,改革必然陷入“扩张-取消-再扩张-再取消”的怪圈。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时说:“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新一轮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大幕已经拉开,开弓没有回头箭,各部门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和勇气,打好政府职能转变攻坚战,才能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创造活力,才能逐渐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分享到:
(责编:张宏、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