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旅人心语:也谈“爱管闲事”

白  兰

2013年05月12日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回国后,常有朋友问我:“澳大利亚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答:“爱管闲事!”也许是没有思想准备,朋友闻之大吃一惊。

  说到澳大利亚人“爱管闲事”,前前后后寓居悉尼数载的我,真可以“倒出一箩筐”。

  某日下午,我们开车回家迷了路,于是便停车去问一位正在施工的建筑工人。见给我们解释不清楚,他便停下手中的活儿说:“反正我也要回家,我开车带路把你们送到前面的岔路口……”到了通向我们小区那条公路的路口时,他道了声“拜拜”,方才掉转车头来了个“回头英雄传”。直到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位“洋雷锋”的家原来在完全相反的方向!

  这还是陌生人,若是“相互守望”的街坊邻居,那“闲事”就管得更宽了。比如:帮忙撵野狗、打理游泳池、割草、检查电线线路、清理房顶树叶等等,不胜枚举。

  其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不是这些“观之四海而皆有”的助人为乐,而是那些具有公民责任和公民意识的“管闲事”。

  幼时学过一篇课文《公园里的花》,文中有点睛之句:“花是大家的,要给大家看。”以后便牢记“公共场地莫伸手”。不过,我们对这个“公共场地”的理解却是狭义的,其中并不包括森林、河流、海洋等“无主”公产。

  抱着这种观念来到悉尼,自然就视我家附近的诺斯罗森林为“后花园”,挖野生的金银花、采夏枯草、掐蕨尖、扳桑条回家扦插……但凡看得上眼的,尽入我彀。为了给自家花园的花草施肥,我们有一天特地开车到森林里去运腐质土。当装满腐质土的塑料口袋一溜儿摆在车前“展览”时,一位中年汉子“从天而降”,嘴里大喊:“NO,NO,NO!”“森林里所有东西都是大家的,一撮土都不该从这里拿走。若有违反,罚款至少500澳元(1澳元约合1美元)。”原来,他是这片森林的“义务守林人”,而我们的车正好停在他家门前。他对我们说,在森林几条步行道的路口皆立有显著的禁忌条例,只是你们初来乍到没看见而已。

  不用说,我们的“后花园寻宝行动”到此结束,挖出的腐质土也复归原位。以后出行,我们都特别注意目的地有无禁忌的标志和标牌,以免“踩雷”。然而,由于我们的意识还停留在“过去时”,一不小心又“被管了闲事”。

  有一个周末,我们去悉尼的玫瑰湾游玩。见滩涂上密密麻麻尽是吐水的贝壳,环顾四周,不见显著的禁渔标志,而沙滩上尽管无人拾贝,却有人钓鱼。“这里没有禁渔!”于是,我们便兴冲冲地拾起贝来。但就在我们给泥沙裹身的贝壳“洗澡”以减轻重量时,一位男子走过来神情严肃地说:“这里禁止拾贝!”同行者不大相信,便跑去问沙滩边一对正在自己房前晒太阳的男女,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任何活着的东西都不能带出这片沙滩……”

  打这以后,我便渐渐地悟出: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闲事”不闲,实际上是一个公民对这个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用邻居达斯汀的话来说,“只要你把自己当做澳大利亚的主人,就没有哪一片云彩、哪一寸土地、哪一滴水是‘无主’的”。有禁忌标志的闲事要管,无禁忌标志但与法律法规相悖的闲事也要管,澳大利亚今天之所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自然环境,不能不说与人们都“爱管闲事”有关!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王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