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让“劳动光荣”回归社会主旋律

苏文帅

2013年05月06日09:4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4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看望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时期的劳动模范代表,并召开座谈会,与大家同庆五一节,共话中国梦。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光荣”,曾经作为社会主旋律深深影响着我们全体劳动者,包含了对劳动者特别是工人阶级的社会领导地位的确认,更是对一种以劳动为价值基础的经济秩序的诉求,以及“爱劳动”的社会伦理主张。但近些年,权力、资本膨胀,而劳动在社会价值观中渐渐贬值,我们看到,一端是资本运作、房地产炒作造就一批一夜致富的暴发户,选秀、炒作一夜成名的各类超男超女,收入颇丰;一端是劳动者工资收入停滞不前,职工权益屡受侵害,贫富差距愈演愈烈。“劳动光荣”好像渐渐偏离主旋律轨道,不再主流。但因为劳动之所以光荣,在于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光荣和梦想。重申“劳动光荣”,让“劳动光荣”回归社会主旋律,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我们欣喜的看到,每年五一大会,一批批劳模闪耀在我们眼前,他们先进事迹仍然激励着我们。而一些地方也采取各种措施尊重劳模,诸如北京市为劳模落户,正是让劳动光荣回归主旋律的良好做法。

必须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全社会崇尚劳动,让劳动贡献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各行各业的繁荣昌盛,无不经过我国无数劳动者的努力、无不凝聚着千千万万个劳动者辛勤的汗水,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个先进模范人物共同铸就了伟大劳模精神。弘扬劳模精神,鼓励劳动,造就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劳动神圣的信念,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让这些劳动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公正的对待,让劳动者都能得到社会尊重和人格尊严,更利于激励全国人民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团结奋斗,更有利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共同向前发展。

必须要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全体劳动者愿意劳动,让劳动收入成为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这两种合法收入来源。而加大劳动报酬收入分配力度,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具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劳动不仅是第一生产要素,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让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必须切实实现维护发展好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让全社会尊重劳动,让劳动权益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主要支撑。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以人为本重要的是要以劳动者为本,社会和谐重要的是劳动关系的和谐。只有使广大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不断得到实现和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使他们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改革和建设事业才能始终获得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始终得到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

必须要畅通劳动者向“上”流动渠道,让全体劳动者乐于劳动,让劳动成果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一个合理、开放、公正的国家在社会流动上表现为社会允许甚至鼓励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获得其希望的社会经济地位,而不是靠家庭出身和其他先定因素等先赋机制来获得这样的地位。职业的上升流动被认为是社会的政治“安全阀”。职业地位的上升流动,可以直接改变、改善劳动者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加其安全感和满足感。劳动者上升流动渠道的畅通,让真正付出的能干事、愿干事、长期在一线的劳动者得到晋升,使人们树立一种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和学习,不论是偏远地区农民的子女还是城市居民的子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上升的空间,都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拼搏,改变命运。当这种良性竞争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就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分享到:
(责编:张宏、张玉珂)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