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的质量门还未关上,瓶装水再现危机。据报道,记者采访了国内十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并收集了饮用水行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几十份卫生标准,进行一一比对发现,其背后呈现出中国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
揭开瓶装水的面纱,真相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再比如,在一些病菌和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瓶装水的标准被认为宽松于自来水。如此一来,喝瓶装水岂不是还不如喝自来水?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当记者向雀巢、可口可乐、康师傅和统一等多家知名企业发函要求查看其企业标准时,均遭拒绝。
水是生命之源,不洁净的水显然是损害健康的祸根,如果瓶装水的水质逊于自来水,同样让人忧心忡忡。消费者花了大价钱,结果喝的是脏水、差水,情何以堪?
瓶装水水质堪忧,有多重原因,一是瓶装饮用水标准滞后,未与国际看齐;二是瓶装水标准主要是原中国疾控中心食品所牵头制定,涉及的部门主要在卫生系统,起草单位还包括了一家企业。按说,企业参与制定无可厚非,但由于存在利益勾连,很难保持独立,也往往不会主动定下高标准。当然,每个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但屡屡以“商业秘密”为由不敢公之于众,其标准未必可靠。
此外,还存在检测之疏等原因。调查显示,瓶装水出厂前,大多只检测感官、微生物等指标,对于重金属、有机物等更多的指标,往往半年才检测一次。标准低,还检测不到位,水质哪有保证?
三聚氰胺事件衍生的连锁效应,导致国内奶粉一度陷入信任危机;地沟油事件频现,使消费者就餐时惴惴不安;而如今瓶装水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值得提及的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王竹天表示,中心将在2015年底前完成现行食品标准整合工作,包装饮用水标准也在清理范围内。王竹天还表示,无论企业是否采用自来水,其水源都应当符合自来水的国家标准。至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能符合国家标准,则是由国家质监部门负责监督。此番表态传达的信号是,遏制瓶装水等包装饮用水乱象,先从整合标准开始,然后强化监督。
小小一瓶瓶装水,涉及公众健康,关乎公共利益,它里面应该装着企业良知,监管部门的责任。确保水质量可靠,消费者才会信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