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至今,海淀区检察院查办利用办理户口实施诈骗的案件25件,依法批准逮捕25人,总涉案金额高达650万元。在办理此类诈骗案件的过程中,检察官发现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当引起重视。(4月30日《北京晚报》)
现行户口制度带来的附加利益,特别在北京等特大城市,本地户口不仅与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诸多社会保障制度挂钩,还能解决购房、购车、找工作、子女上学等诸多问题。从理论上讲,要杜绝此类犯罪,根除城乡二元化体制、以限制居民迁徙为目的的户籍制度造成的其他多类乱象,需要从制度改革层面入手,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及布局均等化。
问题就在于,上述的治本之策,短期内很难成为现实。异地中考和高考问题尚且面临目前无法破局的压力,如果较为彻底的剥离大城市户口的其他附加利益,反弹阻力可想而知。那么,能否在暂时不涉及调整大的户口制度体系的前提下,采取某些举措予以规范,让大城市新增户口这样一类稀缺资源的分配管理,变得更为公正公平呢?
利用办理户口实施诈骗的个案频频发生,不仅在于诈骗者熟悉北京现行的户口政策及办理程序,更主要的是因为户口倒卖现象普遍存在,确实有部分人借助熟人、关系“勾兑”的方式“买”到了北京户口。北京市海淀区检察机关的说法是,“一些已倒闭或面临倒闭的企业,甚至是国企、高科技企业,与非法‘中介’勾结倒卖进京指标”。
这个说法存在疑点。进京(落户)指标在内,国内各特大城市、大城市的落户政策都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相当份额的指标分给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外企和民企能否获得指标、获得指标的多少则跟其经营规模及产值等情况挂钩。《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6月9日刊发的调查报道《进京户口倒卖调查》就援引北京市海淀区人社局人士的话指出,“进京指标多分配给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是高科技单位,最需要人才的非公经济,如民企和私企却几乎没有进京指标,所以指标分配一直‘不均’”。二是青睐高学历人才,而对普通及以下学历人员落户给予严格限制,除非其在落户地创办企业并达到一定标准的经营规模、雇工人数。
不能不追问的是,这种情况下,“已倒闭或面临倒闭的企业”能被分配到多少进京指标?此类企业如果由于户籍主管部门的疏忽或腐败勾结而获得少许指标,就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让倒卖进京指标的现象趋于普遍?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于,进京指标分配最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对指标分配管理,是否都做到了公正公平,是否遵循了现有的管理规定?换言之,如果仅仅对企业倒卖进京指标现象进行打击,而忽略了拥有更多指标资源、因管控缺失而存在更大倒卖操作空间的机关事业单位,就完全可能无法根除倒卖交易,交易成功的个例仍将“激励”更多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其中。
因此,要遏制倒卖进京指标现象,让北京新增户口的分配管理变得公正公平,目前可能推行的举措应该是,在加强对企业指标分配管理进行严格审查的同时,将机关事业单位这方面的运作情况纳入监控;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根据北京市人口发展规划等政策,积极调整将指标过多分配给机关事业单位而忽略民企需求的分配体系。(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