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纪委4月25日通报,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汪扬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汪扬是近10年来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职位上第二个被纪委监察部门调查的对象。至于汪扬被调查的原因,多位南京官员向记者透露的说法是,“有大餐,他吃肉,人喝汤,未平衡”。在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期间,汪扬分工“协助处理交通运输及工程建设、人防方面工作”。(4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一个有趣的总结。在“多位当地官员”看来,汪副秘书长被调查显然是“哼!活该”的。为什么活该呢?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涉嫌贪污腐化,而是你“吃独食”。按照惯例,汪副秘书长可能会流一些“悔恨的泪”,只是不知道忏悔报告里,是“悔不该伸手”多一些,还是“悔不该吃独食”多一些?“腐败共同体”的确客观存在,为什么现在“窝案”那么多,一腐腐一窝,一端端一锅,像此前湖南耒阳市矿征办小小科级单位竟有55个人集体贪污之类纪录,屡屡被刷新?正是拜“腐败共同体”所赐,大家在一个锅里吃肉,“和谐共腐”,很多人痛恨的不是腐败,而是在腐败面前自己分不到一杯不错的羹,正所谓“不患腐而患不均”也。只要自己能够得到尚还过得去的好处,什么正义、是非,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更愿意做“沉默的同谋者”;一旦肉全让你捞走了,你吃得盘满钵满,我们充其量喝两口汤,心里不平衡,“正义感”便出来了———根据中央党校教授的研究结论,权力机构“小金库”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群众基础”,成为单位集体腐败的温床,而被举报被查处的,多是因为“分赃不均”。
窝里斗毕竟是少数,窝里不斗、互相挠痒痒的,倒可能是多数。盗亦有道,贪腐之人可能比正派好官更善于“学习总结”,贪腐行为若能实现“见者有份、利益均沾”,是否就可以伪装得深深的,局部制造一片和谐、正派假象呢?
怕只怕“他吃肉、人喝汤”之类的“反面教材”多了,也就教育了广大涉贪官员——— 在自己贪污腐化的时候,充分照顾同僚们的情绪,尽量有肉大家一块吃,或者按照级别、参与程度,吃肉的吃肉,喝汤的也喝浓汤,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满意我满意大家都满意,在权力小圈层里和谐发财、“共同致富”,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贪腐力”。这绝非是危言耸听,现在不少领域动辄出现窝案,就是因为日趋形成了“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的共腐格局,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旦内部上下臭味相投、串通一气、官官相护、共谋不轨、分肉均衡,反腐大业还真就不好办了。
说一千道一万,反腐终究要靠带电的高压线,透明的玻璃、有效的笼子,不把权力关好管好,只要权力可以躲避到暗箱里运行,“不吃独食”的经验,就难免要挤到“伸手必被捉”之前;失掉“吃独食”这个火药炮捻子,“伸手必被捉”在很多地方会不会成为响不起来的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