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京报:在悼念中体味生命的重量

社论

2013年04月27日08:5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遇难同胞令人感同身受的形象,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命从来不是孤岛,所有人的欢喜悲愁,都与我们有关。

今天是四川全省哀悼日。早上8点02分,四川民众默哀3分钟,汽车、船舶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以表达对“4·20”芦山7.0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截至昨日,芦山地震累计200多万人受灾,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农村住房倒塌18.63万间,城镇住房倒塌6700多间。基础设施,包括公路、桥梁、电力、通信、水电站、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场灾难,使刚从“5·12”汶川大地震阴影中逐渐走出来的四川人民,在旧悲之上,又添了新伤。

现在,人们已经通过媒体的采访报道得知113名遇难者的名字,从中我们还知道了他们的年龄、遇难地点及现场场景描述,知道了其中一些人生前的理想和未竟的愿望。这使得遇难者,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令人生疼的生命。

那些名字,那些故事,让我们的悼念更加明确,悲伤更加具象。

在这些名单中,有为拯救弟弟而趴在弟弟身上死去的小女孩陈宇;有下葬前被父亲把名字改为武吉的15岁少年武杰;有用80岁老父的棺木入葬的儿子杨兴军;有长大想当老师的小孩李媛媛;有被十多名兄弟抬着走了27小时终于“叶落归根”的周慧军;有很少照相、最后不得不把身份证作为遗像陈列的罗文婷;有赶往救灾现场而掉下山崖的军人杨波和李堂东;有为给灾区送药而被飞石砸中的志愿者汪策……

如果说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的话,196条生命就是196个世界。这些和我们一样,在凡俗的生活中有着各自喜怒哀乐的世界,被定格在那个悲伤的早晨。

当人们透过泪光读到有关他们的文字描述时,看到的是慈祥的爷爷奶奶,亲切的爸爸妈妈,可爱的邻家小弟小妹,娇弱的稚子弱女。这些令人感同身受的形象,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命从来不是孤岛,所有人的欢喜悲愁,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为那些远去的生命真诚落泪的时候,他们正以另一种方式,新生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遗憾的是,另外83名遇难者的名字,我们还不清楚,已公布的遇难者名单,也来自于各个媒体的汇总,而非政府部门登记造册并公布。人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公布遇难者的完整名单;甚至考虑建设一座纪念碑,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其上。

详细地收集和公布遇难者的信息,全民哀悼,这是基于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表明中国的历史记述,在保持宏大叙事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微观和细节的记录。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记取。每一个名字,都值得珍视。只有细节越具体,历史才会更鲜活和生动。而在缅怀这些和我们一样流着相同的血、有着相同悲欢的人的时候,才会更加感动和充满敬意。

愿196名遇难同胞安息!愿每个活着的人珍重!

分享到:
(责编:王倩、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