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个别年轻干部因“无知无畏”而犯罪说明啥?

林伟

2013年04月22日15:3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年纪轻轻便被委以重任;贪欲面前良知屡次妥协。31岁的周某,原本有着大好前程,却因贪污罪获刑。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向记者披露了这起年轻干部贪污公款的案件。(2013年4月20日《法制日报》)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蔑视一个时代的权贵,但你绝不可以藐视一个时代的法律。”自古及今,这个道理已被无数的事实所印证。现如今,31岁的周某再次用自己的“现身说法”,来验证这一道理。

报道称,周某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一个普通家庭。家境一般,父亲多病。但周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硕士毕业,并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工作不久,努力认真的周某便得到领导及同事的赏识,并委以重任。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周某就成为中科院人事教育局机关人事处业务助理、机关党委办公室业务助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让父母为之骄傲、让老师为之称赞、让领导为之放心的年轻人,却将手伸向了公款。”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说。

想想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众目睽睽在监督,法网恢恢难逃脱。这是一种定律,任何胆敢藐视法律的作奸犯科者,不管他是庙堂高官,还是贩夫走卒,最终都不能逃脱该受的惩罚。对于31岁的周某来说,也不会有例外。

经查,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周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报图书费、劳务费等方式,骗取公款人民币138万余元,据为己有。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周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也曾犹豫了很久,一方面认为不可做,另一方面现实和贪欲又在教唆他可以做。最终,周某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正因如此,对于近年出现的职务犯罪呈年轻化特点,办案检察官认为,其中多是由于无知、无畏造成的。

所谓无知,是指部分单位对青年干部的入职教育不够重视,或缺乏必要的力度。年轻干部入职以后,对于行业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纪律尚不甚了解,自身又不善于请教学习,往往容易在工作中因过失导致违法违纪问题出现,严重者便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等渎职类犯罪。

所谓无畏,是指部分年轻干部对违纪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总认为一些违纪问题是小事,面对请托、引诱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立场。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买房、买车、子女上学等问题成为青年干部逐渐面临的现实问题,个别青年干部在获得相应权力后,急于实现“刚性需求”,然后逐渐开始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最终被金钱、人情和各种关系所包围,走上贪腐犯罪之路。

在笔者看来,办案检察官的分析,非常透彻、到位。不论是无知,还是无畏,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缺乏一种敬畏。有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盘星,为人处世就有了标准,就能拒绝各种诱惑,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对于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相反,纵然有千万条法律、千万条纪律、千万条制度、千万双眼睛,也会钻法律、政策、准则、守则的空子,做丑事、坏事、恶事。所以,年轻干部要想走好人生路,敬畏法律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责编:王倩、张玉珂)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