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牵头,多家中央媒体组成的“我的中国梦”区县教育改革巡访团昨日抵达首站上海市长宁区。该区作业网上公示,社区监督员、家长可监督的模式引起热议。最新完成一项调查显示,在长宁区96%的学生表示“乐意完成作业”,45%的学生反映回家作业量“变少了”,超过八成的三到五年级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一小时。(4月14日《东方早报》)
要是说官员的财产不在网上公布就很难监督,这有道理。因为对于财产等私人信息来讲,知情者总是少数。但一个学校有数千名学生,这些学生有数千甚至上万名家长,想对作业量进行监督,是不是把作业放到网上其实意义并不大。
“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都是由在校生的家长组成,自己的孩子留的是啥作业,翻翻孩子的作业本已经足够,没有必要打开电脑去网上查看。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具备减轻学生负担的神奇作用。说通过“网络监督”可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很难让人相信。
明眼人都知道,现在学生负担降不下来的原因不在学校的教师身上,而在于中考、高考这些唯分是举的评价机制上。没有老师以多给学生压作业、增加学生的负担为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老师给学生多留作业的同时,其实也是加重了自己批改作业的负担。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老师和学生都是受害者。单单从老师这儿下工夫,真的是找错了方向。
不客气地说,相信“网络监督”可以减少学生的作业量,甚至可以让学生爱做作业的人,肯定是那些不接“地气”的行政领导或所谓的教育家们。他们乐于看到一些地方的所谓“创新”,乐于走马观花地检查一下、指导一番,既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又让自己在写年终总结时有了政绩。
这些年,关于学生减负的尝试,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措施多了,引来媒体和专家一片叫好的情况也多了,但真正收到效果让学生的负担持久降下来,并且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还一个也没有。所有的“先进经验”都是一阵风,在检查团过去之后,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教育部牵头,多家中央媒体组成的巡访团来了,看到的调查数据当然让人欣慰。但我想,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不妨让时间去做一番检验。如果多年之后真的还能有现在这样神奇的效果,甚至此举成了全国学生减负的一条出路,我们再大声叫好也不迟。
刘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