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健康社会不该人人自称弱势群体

志灵

2013年03月29日08: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广东顺德容桂26日发生一起城管小贩冲突事件:4名城管执法队员被女小贩追打,涉及路段约150米,有3人的执法证被扯掉,一人制服被撕烂、纽扣被拔光。城管执法人员黄股长介绍,没收水果导致女小贩发作。“我们也是弱势群体!”顺德容桂环运分局呼吁社会理解执法不易。(《南方都市报》3月28日)

  相对于1名弱女子,4名精壮的城管执法队员,不要说在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即便“一对一”地对抗,城管执法队员声称自己弱势也会被人笑掉大牙。更何况,自称弱势群体的城管执法队员,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并未受到明显伤害。

  城管执法队员这里所说的弱势,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面对追打自己的女小贩,4名城管执法队员如果想要“以暴制暴”,其实易如反掌。可这种“反击”一旦付诸实施,在近些年来城管执法队员已声名狼藉的现实之下,无异于火上浇油。“暴力”反击还可能引发小贩更加暴力的行为。毕竟,城管执法队员被刺伤的教训就在眼前。

  在可以确信自身不会受到实质性伤害的情况下,城管执法队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势,至少说明他们开始明白: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强势是强势者的墓志铭,弱势是弱势者的通行证。理解了在城管执法队员和小贩发生冲突时,旁观者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弱势的小贩一方,就会明白城管执法队员希望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塑造”自己弱势群体形象的原因了。

  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当弱势群体被不分青红皂白地视为正义一方,而且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往弱势群体身上靠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一定出现了某种问题,即在某种程度上不是靠规则而是靠道德来评判是非曲直。一个健康的社会,弱势群体一定是一个客观的、外在的标准,比如物质上不够充裕、身体上不够健全,等等。但是完善和统一的制度规则,会让这些“弱势群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势感——我不会因为其他方面的弱势而处于受欺负的状态。

  可当下,很多时候这种内在的强势和外在的弱势恰恰被颠倒了。除了强势的城管执法队员自称弱势外,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多被公认为强势的群体,也拼命把自己归入弱势群体的行列,比如官员、白领等。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网友则高达七成。

  你可以说自称弱势是一种矫情,可是如果把弱势理解为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确实都是弱势群体。回到城管执法队员自称弱势群体的问题上,如果城管执法队员有正当的权利抗拒那些“不可能完成的执法任务”,如果规则能确定任何人实施暴力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被“暴力侵犯”的城管就不会从弱势上找靠山,而是从规则中汲取力量。

  重建社会行为规则,让人人都能生活在稳定且可预期的规则之下,这才是健康社会的常态。当人人都往弱势群体身上靠时,弱势有可能是“护身符”,但是,它终将是最真实也最让人感到无力的弱势感。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