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久前关于湖南上万吨大米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事件的影响,湖南省米厂出现“停工潮”,在湖南最大的米市“兰溪米市”,当地企业反映已有70%的米厂停工,当地部分农民可能因稻谷销路不好和价格下跌而弃种水稻。
湖南此次被曝镉超标的大米主要是早籼稻,但是,“湖南大米重金属超标”和“湖南毒大米”的说法已不胫而走,并对当地农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湖南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产量达到2600多万公斤,约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3%。如果当地农民不种粮了,造成的影响将会是“湖广不熟,天下不足”。但是,如果当地农民继续种粮,种出来的粮食却因为镉等重金属超标的阴影而没人要,即便水稻丰收也无用。
“湖南毒大米”再次敲响的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钟。近年来,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不少见。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农田,土壤成为接纳各种污染物包括镉、砷、锌、铜、铅等重金属的最大和最后的收容所。土壤和水污染除了对人们的饮水造成威胁,还对公众的食粮造成安全威胁,尤其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粮——水稻,因为相对于小麦、玉米等旱作物,水稻更容易吸收重金属。在淹水的条件下,重金属活性增强,水稻吸收的重金属会更多,就会出现镉大米、铅大米等“毒大米”。
九三学社中央在前不久“两会”上提交的关于绿色农业的提案中透露,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部分地区相当严重,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都在60%以上。但是,中国的耕地污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公众无法得知,只能从媒体的报道和一些会议的资料中获得一些信息。最为遗憾的是,尽管科研人员已经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建立了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但环保部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向公众公布。
如此一来,诸如“毒大米”之类的事件一经披露,一方面可能造成公众的恐慌,另一方面,则可能让公众推论国内大米不安全,然后恐慌性地抛弃国产大米。因此,即便今天仍然可以有“湖广熟”,却可能造成“天下不足”。
袁隆平让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在2000年达到亩产700公斤;2004年达到亩产800公斤;2005年第三期小片试验田亩产达到900公斤,并计划未来在大田上升到亩产1000公斤。但是,如果不解决土壤污染,即便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亩产更高的水稻品种,也有可能是被污染的不安全的粮食,也是公众并不需要的粮食。“湖广熟,天下足”的历史也将断送在当代人手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