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公开公务接待经费须防“下有对策”

闫华

2013年03月27日15: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时强调,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参见3月26日,人民网)

接待经费因其数量庞大且长期缺乏监督,一直为公众所诟病。从表面上看,吃点喝点、玩点拿点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接待经费管理上漏洞百出,腐败之烈确实不容小觑。建设廉洁政府,首抓接待经费公开,谓实是抓到了点子上。

接待经费公开,说到底就是要堵住吃喝者的嘴、断了揩油者的财。习惯了大吃大喝的人、占惯了公家便宜的人肯定不会乖乖就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因此,公开接待经费,必须要防止“下边的对策”。

防止下有对策,形式主义要杜绝。公开接待经费,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形式主义”。15年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务公开制度。这个政策最后的结果是各村多了一块装模作样的公开栏,根本无一用处。公开接待经费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下边装装样子、搞搞形式、走走过场,接待经费公开也就不了了之。因此,推进经费公开必须要动真的、来实的、用硬的,自上而下一级一级抓推进、抓公开、抓整改,坚决防止不公开、假公开的现象。

防止下有对策,公开标准要细化。公开标准不细,必然会有漏可钻。防止下边人钻空子,必须要细化公开的内容、标准。比如,什么时间,谁接待了谁,为什么接待,在哪里接待,按什么标准接待,花了多少钱等等,都要有详细的、可操作、可招待的公开标准和细则,对怎么公开、公开什么做出详细的规定,防止一些人鱼目混珠、蒙混过关。

防止下有对策,审计监督要发力。公开接待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多方发力、综合施治。推进接待经费公开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接待经费申报、公示、审计、处罚等配套制度,对各单位部门的接待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防止将接待经费做成办公用品,调研经费等弄虚作假行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聘请基层群众、社会名流、意见领袖、知名网友、新闻媒体等第三方,对单位部门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弥补自我监督的缺陷。对于故意不公开、假公开、乱公开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分享到:
(责编:张宏、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