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济南日报:不必纠葛于三公消费是否达到九千亿元

余樵夫

2013年03月27日11:26    来源:济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余樵夫

  近日有媒体称,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回应称,三公经费没有9000亿元这么多,从近两年预算来看,三公经费逐年下降。他称三公经费绝非越少越好,更多应该强调适度。(3月26日中国经济网)

  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到底有没有达到9000亿元?这的确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因为,“三公消费”与“三公经费”不是同一概念;公务员消费,由企业或个人买单,算不算三公消费;尤其是,党政机关消费不用财政拨款、而用“小金库”支付,算不算三公消费……假如这些问题不厘清,七嘴八舌争论三公消费达不达到9000亿元,又有何益?!

  在我看来,这样的争论,没有多大意义,“三公消费”是否达到9000亿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的“三公消费”是不是很严重?其实,全国三公消费总额是3000亿元、5000亿元,还是9000亿元,这都不重要,也无需争论。重要的,一是要充分认识三公消费畸高的危险性。二是关键要着力查找三公消费畸高的症结,在制度设计上约束和遏制。

  如何遏制泛滥的三公消费?我们素来不缺民间智慧,比如,社会监督不能缺位;签字报销制度不能再依靠“一把手”的“一支笔”,而是要公示,要实行集体签字制度等等。除此之外,窃认为,关键还在于破解三公消费“不差钱”的现实。

  审视一些党政机关的经费收支,不难发现,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预算内的财政拨款;二是纳入财政统筹预算内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各机关单位“创收”的,如房屋出租等——— 这部分资金,表面上看纳入预算,但在实践操作中,却大比例返还给创收单位。三是,物价部门许可的、所谓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审批盖一个章,进行一项检查、培训、评选等。一次低成本的活动,收费动辄成百上千,累计起来,数额大得惊人。所以,除了预算内资金来源,一些党政机关对于三公消费根本“不差钱”。

  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以来,公款吃喝之风有所收敛。李克强总理上任时的“约法三章”,都见证中央新领导集体遏制三公消费的决心和信心。空谈误国,遏制泛滥的三公消费,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控权”和“控钱”———“控权”,是防止权力滥用,使各级公权部门有所畏惧,不敢在三公消费面前恣意乱为;“控钱”,就是监控公权部门的所有资金,除预算外资金外,所有资金回收财政。如此,一些公权部门即便想滥用资金搞“三公消费”,恐怕也会因为“差钱”而嗟叹不已。如此,可以一剑封喉,让三公经费回归合理和正规。

分享到:
(责编:王倩、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