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重大利益的调整。这是严峻的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与会中外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就中国改革的挑战、走向、动力等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本版撷取其中嘉言慧语,以飨读者。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正确途径
财政部部长 楼继伟
国家适当提取财政收入,实施适当的再分配政策,主要是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这才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正确道路
所谓包容性增长,简单来说,就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人们对其实现途径的理解多种多样,关键是市场和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其中3种比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是特别关注发展成果的再分配,特别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国家要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通过大规模的再分配关注结果的公平,但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就业不足,经济增长率可能比较低,不大可持续。
第二种是关注发展机会的创造,而不仅仅关注于结果。争取使每个人根据自身条件获得发展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发展,国家适当地提取财政收入,实施适当的再分配政策,主要是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这种途径就业充分,人民的幸福感强,经济增长率高,是可持续的。
第三种是国家大力扩大开支,进行较大规模的再分配,但提取的财政收入较少,财政长期赤字,个人付出较少的努力享受更多的福利,从而国际收支赤字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种方式最后要靠通货膨胀来平衡,结果低收入人群和地区会更为困难,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一些拉美国家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也就是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我们也看到,有的拉美国家经过近10年的政策调整,已经走出了这个陷阱,但是代价惨重。我们也可以看到南欧的某些国家,本来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实际走的是第三种模式。由于有欧元保护伞,并不见得马上表现为危机。一旦保护伞撑不住了,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原来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可能还要倒回去。
第一和第三是不归之路,我们并不是没有滑向这些歧途的可能性。
第二条是艰巨的改革之路,也是走向包容性增长之路,中国正在力争摆脱滑向第一、第三的可能,力争走第二条路。
人类将进入自工业化时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林左鸣
农业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是自生产,工业时代,人们进入流水线生产中,个性受尽了标准化的煎熬,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回到了自生产,获得了个性解放,现行的企业模式、企业组织和价值观必然发生巨变
我觉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逼近,甚至已经悄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代替手工制造,第二次是大规模生产代替了单件的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自工业化的时代。实际上,农业社会时期,手工业的文化属性是自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自生产被抛弃掉。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回归到自生产的文化属性。
自工业化时代到来,将会替换原有的价值创造链条。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加上3D打印新技术的出现,设想如果某一个人要生产某一个产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设计,重要的设计部分通过网络委托有专业能力的人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委托3D制造商打印出来,最后由快递发送给总体策划人,组装成为一个产品。他的产品很多人觉得很好,他可以把在网络上进行的整个工业链组织,以及设计创意整体打包卖给别人,别人同样可以把新产品做出来,这就是自工业化的时代。
这是一个依靠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云计算技术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全社会网络化的经济组织,这个经济组织强调个性化,跟过去强调集中统一的有形社会组织进行经济活动,显然有根本的区别。
面对自工业化时代,第一是要推进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第二是要推进新材料技术快速发展,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是要制定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相应商业模式的法规法律。
农业时代,人们从事农业、手工业的时候,生产方式是自生产。进入工业时代,人们远离自生产,不得不进入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中,个性受尽了标准化的煎熬。有的人一生中享受很多工业化产品,但是从来没有参与生产,没有任何个性的痕迹。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回到了自生产,获得了个性解放,现行的企业模式、企业组织和价值观必然成为灭绝的恐龙,必须把握当前螺旋式上升的时期,激情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变,努力实现超越!
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林毅夫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它造成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利益跟全球利益的冲突。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怎么样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2020年,中国会变成全世界最大经济体,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参加国际规则的制订,尤其面对一些全球挑战的问题时,中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分子。
未来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怎么避免类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
将来全球可能有3个主要储存货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样一个多元的储备货币配置,对国际经济体系来讲是比较稳定,还是比较不稳定?稳定的前提是主要货币储备国自己的经济是非常健康的。但是,展望未来十年和二十年,我个人担心美国和欧元区,提高自己国内竞争力必要的改革可能很难。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欧元区跟美国可能都会采取很宽松的货币政策。
所以,我觉得未来国际的货币体系可能相当不稳定,会造成大家轮流坐庄,一个国家经济表现比较好,大家就投机它的货币,造成币值上升非常快,就像发生在瑞士和日本的情形。
我想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怎么样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它造成的问题就是自己国家的利益跟全球利益的冲突。我们要找到的一个替代方案应该是超主权货币,当然这个超主权货币必须让所有国家接受。
我想,可以用国际货币体系发行的纸黄金作为超主权货币,可以避免现在用黄金做储备带来的弊端——会有通货紧缩的压力。当前把国别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对所有的国家都不利,因此用纸黄金作为超主权货币对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利的。
影子银行折射利率市场化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我国影子银行产品虽然数量很大,但绝大部分都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更多的是要从中看到市场对利率市场化强烈的需求
中国的影子银行和欧美的影子银行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现在比较通行的影子银行的界定,是在监管之外、能引发监管套利和系统风险的产品,有4个特点: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高杠杆。美国市场影子银行产品主要是基于证券化、基于提供流动性和杠杆放大的产品,欧洲市场上主导的产品是基于对冲基金为主体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这些产品都没有。
我国影子银行产品虽然数量很大,但绝大部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比如商业银行每发行一个理财产品都要向监管部门报送,包括产品的结构、规模、收益率等。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被视为影子银行的产品,也都要受到净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
此外,市场上被视为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具备高杠杆、期限错配的特点,整体的期限分布短期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准信贷产品。因为传统的信贷有利率、规模的管制,所以我们的银行家就想了这样一个创新的、绕弯的办法。
跟传统信贷操作比起来,原来银行家做信贷业务是先吸收存款,再发放贷款,而这个准信贷业务是先拿来了一个资产,经过适当设计之后再发行理财产品。从收益模式和收益方式看,还是基于存贷款利差的准信贷方式,从中很少看到有杠杆放大和期限错配,整个规模也很有限。
所以现在在中国讨论影子银行,更多的是要从中看到市场对利率市场化强烈的需求。因为金融管制导致不同金融市场隔离,产生不同金融产品收益巨大差异这种现实,不是重新加强审批让它回到传统的、单一的存贷款业务模式,而是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放松金融管制。
保险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张
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集团CEO 杜嘉祺
一份保单从第一次支付保费开始,就能够提供完全的保障,而存款只能在积累到一定的规模、数额之后才能够提供保障。因此,保险可以促进消费扩张
我打算讲讲该怎么来满足消费者的福利和保障要求。
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它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人身保险目前在中国市场渗透率只有1.8%,在韩国、香港分别是7%和10.1%。
当前,保险没有普及,储蓄率还是很高。中国家庭部门储蓄率高居18.7%左右,美国只有6.5%,而且中国大部分储蓄是银行存款和短期储蓄。我觉得,应更好地向发达国家靠拢,学习他们的保险机制。
人身保险在社会体系中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为可能发生的意外提供保障,如人身意外、医疗事故等。其次是鼓励定期储蓄,为退休和养老提供保障。中国人口目前正在面临老龄化,医疗养老方面存在资金缺口,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商业保险是可以发挥补缺作用的。
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储蓄产品是短期存款,但是短期存款并不能够提供保险所能提供的保障,一份保单从第一次支付保费开始,就能够提供完全的保障,而存款只能在积累到一定的规模、数额之后才能够提供保障。所以,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也是符合中国政府关于扩大内需、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的,保险可以帮助降低储蓄率,促进消费的扩张。换句话说,保险行业的发展是可以帮助中国经济进行更多的再平衡,实现消费驱动增长。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在中国目前城市化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升级中国制造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 曾 鸣
淘宝帮助了一大批曾经的国外品牌代工企业在国内通过互联网完成销售,帮助他们获取较高利润并建立品牌,这也是在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主要是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出口,接下来十年这个网站的增长是中国外贸增长的缩影,是中国制造全球化的缩影。
大概从2008年开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不再那么迅猛。淘宝开始快速增长。去年一年淘宝的总成交额是一万亿人民币,超过了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
中国原来零售不够发达,但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包括最偏远的农村,都可以像在北京、上海一样有十亿件商品的选择、付同样的价格购物,只是要多付一点物流费,多等两天快递。而在过去的分销体系中,越贫困的地方商品价格越高。所以电子商务给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价值。
更有意思的是,当这样一种巨大市场能量释放出来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淘宝帮助了一大批只为国外品牌代工的企业,他们曾经只能赚取非常少的利润,但我们在国内通过互联网帮助他们完成销售,获得更好的利润,从而使他们建立品牌。这是淘宝平台兴起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让我们更兴奋的是,由于中国快速多变的市场,我们在创新模式上可能比世界其他地方走得更远。我们希望在中国推动“C2B”(消费者对企业)模式,一个由消费者推动的全新商业模式。这是因为淘宝上很有可能每天有两三亿的消费者在消费,利用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把传统工业时代的模式,变成由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这从根本上可以改变传统供应链,带来社会效率的巨大提升。这对中国的无论是制造、服务、零售、分销环节,都是一个全面的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