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解放日报:“假司长”骗出什么

孔令君

2013年03月22日09:5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曾经在多地调研视察的“副部级领导”、“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赵锡永,被确认为“骗子”。

  舆论哗然——“骗子”竟然如此胆大包天。而且,如此“高明”,能骗过诸多“见过世面”的官员和企业家。

  据一些媒体对于赵锡永的报道,他几乎每次视察,都要做“重要报告”,比如在某捐赠活动上,做“把握机遇、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加速发展”的报告;又比如,在某投资年会上,透露“云南省桥头堡2012—2020年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他还会要求地方政府 “把更多更好的蔬菜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还能“把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他还懂汽车,在某论坛上做过 《乘用车柴油化在中国的现实意义》的演讲。

  不得不叹服,赵锡永“多才多艺”、“触类旁通”,赵锡永越是“有水平”,我们越是不禁要问,他花这么多功夫,研究地方经济和汽车产业,全国各地辗转,究竟为了骗什么?

  有记者曾致电咨询接待过赵锡永的单位和政府机构,对方均表示没有遭受任何损失……这就更让人困惑,赵锡永没有捞到任何好处,难道就是为了体会一把“当官的感觉”?

  确实,从各地之前接待赵锡永的新闻照片来看,他的“感觉”很好。每到一处,都如众星捧月,县委书记县长作陪;每次开会,都位居主位,侃侃而谈,秘书和记者负责记录;几年前,他被某经济开发区聘请为经济顾问,仪式上,当地政府官员围绕两旁,满脸堆笑。

  令人疑惑的是,事到如今,赵锡永究竟是谁?真实身份是什么?若他只是“骗感觉”,那是否属于“诈骗”?这些问题,都无从获知。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赵锡永并非是第一个 “假司长”。去年5月份,江湖骗子“邹斌勇”被拆穿,他冒充国家发改委“副司长”,骗吃骗喝骗钱,几年来被骗官员和商人,不下百人。

  仔细想想,为何“假司长”能够骗倒这么多人,甚至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都被蒙蔽呢?

  除了骗子“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之外,其中主要原因,或许是负责接待的官员情愿相信赵锡永们“大有来头”,能够为地方的项目立项、招商引资带来好处。这不得不让人反省,在既有规则下,“领导”的裁量权是否过大,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是否过分集中,资源配置是否不够科学、透明。

  若再深一步细想,赵锡永或许没有骗到钱,但骗出了一种荒谬的“逻辑”——“怕上头来人,又怕上头不来人,更怕上头没有人”。既然来了人,便“宁可送错一千,不愿怠慢一位。”

  当今社会,传递信息早已不必驿站换马、连夜奔腾,接待方要做的,实际上只需一个核实电话,或是一份传真,但他们害怕,害怕一不小心得罪了领导,或者失去了一次讨好上司的机会。所以,即使担着贻笑大方的风险,也只能小心翼翼。

  要防范“赵锡永”再次出现,便要改变这种“逻辑”,让此类“调研”和“接待”的规章制度合乎常理并公开化。那么,即便“赵锡永”来头再大,接待方也不必如临大敌,更不会如遇甘霖。

  赵锡永们骗不到钱,又骗不到感觉,自然就不来了。

分享到:
(责编:齐贺、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